新聞

6大漂綠類型一次看!3個實際案例解析,助企業免踩雷

6大漂綠類型一次看!3個實際案例解析,助企業免踩雷

(製圖:RECCESSARY)

全球企業積極朝向永續轉型,但「漂綠」風險卻悄然升溫。企業表面上的環保聲明背後,是否可能隱藏誤導行為?《RECCESSARY》透過實際案例,解析漂綠的形式與風險,協助企業避免陷入誤區。

漂綠是什麼?

「漂綠」(Greenwashing)是企業的一種宣傳手段,利用虛假、誤導的環保聲明,讓消費者誤以為其產品或服務符合永續標準,藉此掩蓋實際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拖延真正的環保行動,以達到商業目的。

漂綠行為可能嚴重阻礙應對氣候變遷的進程,而且企業漂綠行為一旦被揭露,不僅會損害商譽,還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和消費者抵制。漂綠的手法多樣,有些明顯易辨,有些則隱晦難察,以下將進一步說明。

漂綠的形式有哪些?

根據非營利智庫Planet Tracker,市場上常見的漂綠形式分成6種。

1. 綠色擁擠(Greencrowding)

綠色擁擠又稱「擠綠」,是指透過企業所公布的數據,投資人能夠了解公司對永續所付諸的行動,但這種依賴性也為企業提供了操作空間,使得外界只看到片面訊息,難以全面了解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

2. 綠色亮點(Greenlighting)

綠色亮點也稱作「顯綠」,指企業在特定的產品或營運過程中,不論其規模大小,特別彰顯該方面的永續特點,但對其他可能進行的環境破壞行為避而不談。例如一間公司可能會大力推廣部分生產過程使用再生能源,卻隱瞞其整體供應鏈仍依賴高碳排能源。

3. 綠色轉移(Greenshifting)

又稱「移綠」,指企業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將永續責任推卸給消費者。最著名的例子英國石油公司(BP)在2019年發起的「了解你的碳足跡」宣傳,該活動推出碳足跡計算器,鼓勵大眾提高減碳意識,巧妙地將減碳責任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但實際上BP該年度支出仍有逾96%用於化石燃料領域。

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4. 綠色標籤(Greenlabeling)

綠色標籤是一種行銷產物,藉由將特定產品貼上「綠色」或「永續」等標籤,對消費者傳遞出誤導訊息。歐盟地區有200種以上的倡議標語或環境標籤,全球更有多達450多種,歐洲議會還為此訂出具體規範因應,加強對環保行銷的管制。 

5. 綠色漂洗(Greenrinsing)

指企業在實現減碳承諾之前,頻繁或無預警地修改其永續目標。例如在過去5年內,百事可樂針對產品的回收目標已調整過3次,可口可樂則為2次,這類現象說明了企業雖然雄心勃勃設定了環境目標,但永續行動卻沒跟上承諾。

6. 綠色噤聲(Greenhushing) 

又稱「噤綠」,指的是刻意低報或隱藏其永續作為,以規避消費者、投資者甚至監管機構的審查。這種手段不僅最難追蹤,與過往大眾對於漂綠的認知也差距最大。通常企業樂於強調自己在環境或永續領域的貢獻,但這類企業卻反其道而行,藉此迴避漂綠嫌疑。 

漂綠的6大形式。

漂綠的6大形式。(圖片來源:RECCESSARY《漂綠議題大揭秘》報告)

漂綠會有哪些風險?

企業漂綠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品牌信譽損失風險。薩賓氣候變遷法律中心(Sabin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 Law)資料庫中有超過2300起氣候訴訟案例,其中有190起案例發生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間,當中有不少案例涉及誤導性環保聲明。這些訴訟不僅會導致財務損失,還可能影響公司的聲譽和市場地位。 

漂綠的案例

1. 達美航空宣稱達「碳中和」

達美航空因不實宣稱是世界上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挨告。

達美航空因不實宣稱是世界上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挨告。(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達美航空在2020年2月宣布將投入資金購買碳權以實現氣候目標,但僅僅一個月後,達美的社群平台和機上餐巾紙上就宣稱「成為全球首家碳中和航空公司」,此舉被視為誤導大眾而具有漂綠嫌疑。此外,消費者在訴訟中批評達美購買的是劣質碳抵換計畫,質疑實際減碳成效。經過這場風波,達美航空表示,2022年3月起已轉向降低營運排放和使用永續航空燃料,不再依賴碳抵換。

延伸閱讀》產品不是寫「碳中和」就行 四大對策讓企業避免陷入漂綠爭議

2. 丹麥皇冠「氣候友善」肉品 

歐洲最大豬肉商「丹麥皇冠」是丹麥首起漂綠挨罰判例。

歐洲最大豬肉商「丹麥皇冠」是丹麥首起漂綠挨罰判例。(圖片來源:丹麥皇冠官網)

歐洲最大豬肉商「丹麥皇冠」(Danish Crown)因使用「氣候友善」宣傳肉品涉嫌誤導消費者,遭丹麥高等法院判決敗訴,成為丹麥首例漂綠判罰案例。這起訴訟由丹麥素食協會和丹麥氣候行動2020年發起,指控丹麥皇冠產品包裝上的「比你想像的更友善環境」貼紙可能誤導消費者。丹麥西部高等法院今年3月裁定該宣傳違反規定且構成誤導,判罰丹麥皇冠30萬丹麥克朗(約新台幣142萬元)並公開坦承違反行銷法規。 

3. Verra碳權認證不實爭議

有新聞調查揭露94%由Verra認證的碳權對氣候沒有任何好處。

有新聞調查揭露94%由Verra認證的碳權對氣候沒有任何好處。(圖片來源:RECCESSARY)

全球碳權認證機構Verra也曾陷入漂綠爭議。《衛報》調查踢爆,Verra認證的碳權中,94%對氣候沒有任何好處,且劍橋大學研究也稱Verra誇大了森林砍伐威脅約4倍。此外,REDD+(指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所造成的碳排)碳信用過量發放及方法學不嚴謹問題也引發市場關注。Verra占市場碳信用35%,REDD+項目占44%,因此2023年碳信用退役量創7年新低。雖然Verra否認指控,但機構執行長已辭職,Verra並承諾在2025年前徹底修改REDD+方法學。

延伸閱讀》South Pole、Verra漂綠爭議發酵 企業要買可信碳權有哪些守則?

漂綠已成為企業在永續轉型時需謹慎處理的議題。透過實際案例,可以看到即便是大型企業,若無法充分證實環保宣傳的真實性,也將面臨訴訟與處罰。《RECCESSARY》今年第1季市場報告「漂綠議題大揭秘:自願性碳信用 x 企業應對策略」就曾詳細分析如何避免漂綠風險,歡迎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將定期獲得綠電與碳市場的最新資訊,助企業從容應對漂綠風險、實現永續目標。

資料來源:Planet Tracker聯合國GreenomyCSRone

【東協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台灣企業如何保持永續競爭力

相關主題
T-x-FD第三宇宙成型!TISFD欲掀起社會揭露風暴,5大產業如何因應變局
碳費2026開徵懶人包:一般費率300元、優惠費率50元起!碳洩漏風險係數補貼是什麼?5大QA一次看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