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權是什麼?如何取得碳權?一文看懂台灣碳權交易與法規現況

EN

碳權是什麼?如何取得碳權?一文看懂台灣碳權交易與法規現況

(製圖:RECCESSARY)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各國紛紛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儘管二氧化碳被看作全球暖化的元凶,碳權(carbon credits)在金融市場卻被視爲交易商品,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碳權來抵消自身的碳排,不僅能促進環境保護,還能鼓勵綠色投資和創新。

為讓企業能夠便利且購買合格的碳權,台灣在去(2023)8月7日正式掛牌「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於去年底上架,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緊接著國內碳權交易將於9月底上路,究竟碳權是什麼?種樹可以取得碳權嗎?國內碳費何時上路?《RECCESSARY》帶您一文認識碳權。

世界淨零排放趨勢?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8年發布特別報告,若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內,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需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net zero)。

政府與企業除了透過建置再生能源、節能來減少自身碳排,也可以透過購買碳權來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碳權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工具之一。

碳權(carbon credit)是什麼?

「碳權」簡單來說就是「排放碳的權利」,通常以「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為計算單位,1公噸的碳排即為1單位,產業可透過取得碳權,以符合台灣政府的碳規範或因應國際供應鏈與倡議碳中和的要求。

企業該如何取得碳權呢?可以到國內外的碳權交易所開戶,選購交易所上架的碳權商品;或是企業與中間商接洽,採購第三方的碳權商品,但需要自行把關碳權產品的品質與有效性。

即刻報名RECCESSARY「企業碳權應用與綠電採購策略分析研討會」,深入探討全球碳趨勢,解密企業碳權應用實務,並進一步揭秘近期備受關注的漂綠風險。

碳權怎麼產生的?分成強制性與自願性

1. 強制性碳權

由政府做莊家,採取碳排放的總量管制,對管制企業如工業或發電業等排放大戶配發免費排放配額(allowance),假如A企業努力減碳,就可以把多的碳權配額賣給其他企業。碳權不會在不同的強制性市場之間流動,自然也無法透過買低賣高來操作碳權,且核發碳權相對嚴謹,不會有重複計算的問題。

強制性碳市場機制:

2. 自願性碳權

透過減碳專案計算出的碳權(減量額度,credit),像是透過植樹造林、保育紅樹林、節能等活動,所取得的減量額度,也可稱為碳信用。

自願型碳權多為強制性市場的補充機制,是碳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讓「非被管制者」透過執行減碳專案來取的碳權。

自願性碳市場機制:

碳權有透過總量管制、減量計畫產生的碳權。

碳權有透過總量管制、減量計畫產生的碳權。(圖片來源:經濟部淨零辦公室)

常見碳權有哪幾類?

碳權可透過減量(reducing)、捕捉(capturing)和儲存(storing)碳排來取得。國外碳新聞網站《Carbon Credits》整理以下4種常見碳權種類:

1. 使用再生能源

透過採用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再生能源項目,以降低碳排放。

2. 改善能源效率

透過使用再生能源以減少現有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能源需求,最簡單的方式把家裡的白熾燈泡換成LED燈泡,以減少能源消耗。或者透過翻新建築物、優化工業流程以提高效率。

3. 碳和甲烷的捕獲和封存

透過從大氣移除二氧化碳與甲烷,由於甲烷對大氣的危害比二氧化碳高出20倍以上,可透過燃燒甲烷轉換成二氧化碳來減排,再將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到地底儲存。

4. 土地利用與重新造林

利用大自然的碳匯,如樹木和土壤來吸收大氣中的碳,像是保護和復育森林、種樹造林。

至於土壤管理,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最終以枯死的植物殘渣進入到土壤。而富含二氧化碳的土壤,有助恢復土壤的自然特性,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

碳權可透過保護森林及植樹造林等自然碳匯方式來獲得。

碳權可透過保護森林及植樹造林等自然碳匯方式來獲得。(圖片來源:iStock)

台灣碳法規現況?

台灣目前未實施強制性的總量管制,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環境部預計針對年排放量達2.5萬噸(指全廠或全場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者課徵碳費,涵蓋鋼鐵業、水泥業、半導體業、面板業等,約500廠家,占台灣總排放量約54%,將以2024年排碳為基礎,最快在2025年徵收碳費。

至於企業要如何評估碳成本?目前國內碳費討論落在每噸100至1,000元之間,詳細碳費價格仍要等碳費審議委員會最終討論決議。

為鼓勵企業減碳,環境部除了透過「棍子」收取碳費,也以用「胡蘿蔔」自主減量計畫給予誘因。企業可透過自主減量計畫,如採取轉換低碳燃料、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製程優化改善等措施,可適用優惠的碳費費率。

為鼓勵企業減碳,環境部除了透過「棍子」收取碳費,也以用「胡蘿蔔」自主減量計畫給予誘因。

為鼓勵企業減碳,環境部除了透過「棍子」收取碳費,也以用「胡蘿蔔」自主減量計畫給予誘因。(圖片來源:iStock)

台灣碳權交易現況?

隨著「排碳有價」時代來臨,為建立完善的國內碳權交易市場,台灣在去(2023)8月7日正式掛牌「台灣碳權交易所(下稱碳交所)」,並在同年12月22日啟動「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首批上架7個碳權專案,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共27家企業參與(含金控子公司合計45家),共交易8.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權,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3.9到12美元。

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買到「國內」生產的碳權?碳交所預計最快9月底上線「國內碳權交易平台」,提供碳權的交易或拍賣,目前買賣雙方都有資格限制,還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

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規則:

項目 規則
交易資格 買方以本國法人為限
賣方得為外國或本國法人
交易時間 平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
*假日與台灣的銀行業通行假日相同
交易單位 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交易貨幣 美元
碳權上架標準 1. 碳權之核發機構應經碳權交易所(TCX)認可
2. 碳權之年份(vintage)應為5年內
3. 碳權專案應符合3項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買碳權,可以抵碳費、歐盟CBAM嗎?

隨著碳權交易所開張,企業也很關心在碳交所購買的碳權,可否抵國內碳費或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國內碳權可抵國內碳費:未來在碳交所上架的國內碳權,根據環境部碳費子法規定,國內碳權可抵碳費,扣除上限為收費排放量的10%;至於目前上架的國際碳權無法抵減碳費,待環境部公布國際碳權相關認可準則。

碳權不能抵歐盟CBAM:碳交所購買的國外碳權和國內碳權均不可用來抵歐盟CBAM憑證費用。

碳交所提醒,買方購買碳權後僅能持有、註銷或移轉至買方國際碳權核發機構之帳戶,不得再於碳交所平台轉售。

碳權加速低碳創新,帶動新興產業

當排碳有價機制形成,除了透過價格的訊號,來降低企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企業投入低碳創新,加速低碳新興產業的形塑。歡迎加入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掌握最新碳權發展趨勢,共同邁向低碳、淨零的未來。

資料來源:綠學院Carbon Credits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環境部台灣碳權交易所

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每週掌握綠電與碳權市場脈動。

相關主題
碳市場恐再受挫!ICVCM點名8種再生能源方法學「外加性」不足,逾3成碳權品質未達標
【更新】離岸風電3-2期風睿能源獲配800MW成大贏家,董事長林雍堯:持續看好台灣市場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