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川普百日新政3》關稅衝擊企業淨零轉型!企業永續策略怎麼做?專家深入解析

(圖片來源:川普官方Instagram)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1月20日宣誓就任,開啟川普2.0時代。(圖片來源:川普官方Instagram)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4月30日迎來就職百日,期間他已簽署逾百項行政命令,強勢推翻前朝政策,更大動作拋出「關稅核彈」,掀起全球貿易震盪。川普消極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市場也醞釀一股反ESG浪潮。《RECCESSARY》推出「川普百日新政」系列專題報導,盤點關稅衝擊、氣候政策與企業對策建議,深度解析川普執政下對再生能源產業衝擊與因應。

當「氣候變遷懷疑論者」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先是退出《巴黎協定》、缺席國際氣候會議,美國帶起的這股「反ESG」浪潮在國際上發酵;加上近期發動的對等關稅貿易戰,讓全球經濟情勢陷入亂流,也對企業推動淨零轉型帶來挑戰。究竟企業該如何面對短期亂流?以及思考長期的減碳布局?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PwC Taiwan)董事長李宜樺認為,外在營運風險增加,也正是思考企業轉型的最佳時機,建議企業從受衝擊的部分著手,思考可能的商機及轉型機會,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面對關稅波動,專家籲企業走向高質化突圍

川普在4月2日對部分國家課徵對等關稅政策,隨後在4月9日暫緩,給予各國90天緩衝期與美國協商,全球多國領袖與企業緊繃神經,積極爭取關稅豁免。
 
這波貿易戰已衝擊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3.3%下修至2.8%。李宜樺指出,高關稅將明顯的削弱利潤,壓縮投資ESG項目,影響企業本身的淨零行動方案,企業必須重新檢視短期財務影響的同時,重新思考如何調整淨零行動方案。
 
「關稅短期內將造成產品成本增加,價格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公司的獲利,」李宜樺表示,長期來看,企業必須進行供應鏈管理,調整原物料進口及生產基地,建議企業列出可能的影響,重新辨識新的永續風險與機會。
 
在這波逆境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也建議,「台灣的產業更需要往高質化發展,才可以穩定市場,現在不在是爭量而是『質』。」
 
除了美國市場外,歐洲、日本尚未正式放寬跟環境相關管制,國際上也未捨棄碳管制。趙家緯直言,4月電價凍漲是一個不適當的作法,反而削弱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機會。他提醒,政府不能因為憂心碳費增加企業成本,而延後課徵碳費或減少環境面管制。
 
李宜樺觀察,關稅可能使國際永續供應鏈重組,企業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降低關稅的衝擊。若企業能提供具可信度的永續資訊並說明在永續議題上的績效,將有機會在供應鏈重組的階段,獲取新的業務機會。

ESG大逆風,考驗企業永續韌性

面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動,身處第一線的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的永續策略,可提供其他企業做參考。友達永續長古秀華表示,友達近年來推動「雙軸轉型」與全球供應鏈韌性管理,建置數位化供應鏈系統與供應鏈地圖。
 
從COVID-19、中國能耗雙控限電、俄烏戰爭等,都考驗供應鏈整體關係,古秀華表示,「目前已做好風險控管、ESG與數位化管理,只要一發生狀況,第二個供應鏈就會補上。」

友達永續長古秀華表示,面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動,友達已做好風險控管,只要一發生狀況,第二個供應鏈就會補上。

友達永續長古秀華表示,面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動,友達已做好風險控管,只要一發生狀況,第二個供應鏈就會補上。(攝影 :莊閔茜) 

面對潛在的關稅衝擊,古秀華指出,雖然自身產品多數不在課稅清單內,但必須掌握客戶端產品當地課稅、製造端的關稅影響,並透過視覺化工具「熱力圖」與「雷達圖」掌握關鍵變數,與供應商、客戶密切討論與應對消費端需求變化,企業必須打「動態的靶」,才能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持續前行。
 
針對關稅衝擊,若無可避免必須刪減永續部門預算,李宜樺建議,應保留防禦型或基本型的永續行動的預算,例如職安衛管理及減少能源耗用等,這些防禦性永續策略的重要性,不會因關稅政策而有所影響,避免增加額外營運成本及偏離長期的永續策略。
 
面對ESG浪潮,古秀華指出,友達已經在2022年成為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會員,承諾205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2030年絕對減電30%,設立2030年前達成1.5°C情境的減碳目標,並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審核認可,供應鏈也有相對應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既然已經承諾永續,就不能不做,不然就會變成漂綠。」
 
儘管面對成本壓力,但友達透過提升能源效率與有效減碳,取得每噸最低50元的碳費優惠,儘管國際淨零轉型面臨阻力,企業仍可藉由長期投入永續行動,逐步降低營運支出,強化企業韌性。


川普百日新政 系列報導

 

相關主題
川普百日新政1》川普關稅重擊東協!清潔能源供應鏈掀洗牌,中國將扮演救星?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