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分析】一張圖看台灣碳費國際競爭力!3面向解析碳費上路影響,如何減碳兼顧產業公平?

碳費落在每公噸300元,將如何牽動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

碳費今確定落在每公噸300元,未來將牽動台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圖片來源:iStock)

環境部將在2026年開徵碳費,今(7日)牽動碳排大戶企業的碳費費率終於拍板,落在每噸碳排300元。排碳有價時代來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制度,牽動著未來產業與整體經濟的發展,《RECCESSARY》分析現行的碳費制度,它如何影響產業競爭力、經濟衝擊,以及台版CBAM(類似碳關稅)的必要性?

產業競爭力》新加坡碳稅高於台灣一倍,低碳價不利於企業減碳

環境部今年4月預告碳費3子法草案,8月底正式公告開啟新的一頁。針對碳費收費對象,明訂指直接及間接年碳排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以上碳排大戶,約有500家排碳大戶首當其衝,包括281家公司、141家上市櫃公司,約1.55億噸碳排,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4%。

為促進企業自主減碳,現行碳定價制度棒子與胡蘿蔔兼具,收取碳費,再將收取的碳費投入到淨零轉型與氣候行動措施,同時若企業提出自行減量計畫後也能享有A、B優惠費率,若是石化、鋼鐵等高碳洩漏產業,碳費也有2折優惠。

針對今日碳費審議會建議一般費率每噸300元,《RECCESSARY》碳市場研究員胡湘渝認為,與鄰國相比,雖然價格與南韓接近,並且高於泰國和日本等,但卻仍低於中國的碳價水準,且與新加坡相比,該國碳稅更是高出台灣一倍(如下圖)。在這樣的差距之下,低碳價將對台灣產業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

 

面對國際市場,隨著歐盟或其他國家正逐步規劃碳邊境稅(CBAM),儘管現階段的台灣碳價水準與歐盟仍有一大差距,但胡湘渝認為,長期看來,隨著全球碳定價趨勢走高,台灣現階段的碳價表現將能協助企業提前適應未來的低碳發展趨勢。

碳費價格將牽動產業競爭力表現,可以從3個面向來分析,分別是「國際貿易壁壘」、「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以及「對國內產業轉型造成阻力」。

胡湘渝認為,以貿易壁壘來說,隨著歐盟或其他國家逐步規劃碳邊境稅,當台灣碳費遠低於這些國家的碳稅時,國內出口產品將會面臨較高的碳稅成本,進而削弱其競爭力。且碳邊境稅已成趨勢,若碳價低於國際水準可能會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引發其他國家的反制。

較低的碳價也將導致企業減碳誘因不足,胡湘渝點出,難以推動結構性的能源轉型或大規模投資低碳技術。而對於碳市場的發展,也會因為企業不急於採取行動而可能出現放緩或甚至停滯的情形。

經濟衝擊》碳費增加企業減碳成本、房價上漲?綠色通膨實質影響有限

台灣碳費一般費率落在每噸300元,與目前歐盟碳交易市場的70歐元(約新台幣2,500元)有相當大的落差。以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代表則強調,碳費費率的制定應該符合減碳初衷、承擔環境保護責任,不是企業逃避責任的漏洞。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鄭泰鈞認為,碳費一般費率應該要從500元起徵,優惠費率B亦不應低於300元。

鄭泰鈞指出,優惠費率一定會比一般費率還要低,只要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就能申請,但環境部又針對石化、水泥、鋼鐵等高碳洩漏產業給予2折優惠,優惠費率若收100元,到時還會打2折,最後變成20元銅板價。

環團認為,有鑑於目前國內碳權抵減碳費的部分,不受CBAM機制承認,未來我國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將全部都要再另外購買CBAM憑證,與其繳費給歐洲不如留在台灣島內。鄭泰鈞認為,碳費收入都會回到碳費基金,幫助公正轉型、回到減碳行動上,台灣把碳費收的錢回饋到產業節能、購入再生能源,對台灣綠色競爭力才有幫助。

對於外界較擔憂的綠色通膨影響,實際上則相當有限。根據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碳費以500元計,台塑僅需繳納122億元左右,僅占其2023年生產成本(8,318億元)的1.47%,以此類推中鋼約為2.34%(97.91/4,177億元)、台泥約為2.14%(22.35/1,043億元),影響並不如其宣稱的巨大,加上由於「淨利」頗受經濟景氣循環影響,並無法反映碳費真實影響。

環境部

碳排大戶要繳交多少碳費?環境部提供不同方案試算。(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針對碳排大戶每年須要繳多少碳費,環境部也有提出試算,目前全台有4廠年碳排放達1000萬噸以上,若不減碳每年需要繳交29億9,250萬元,若提交減碳難度較高的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採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高碳洩漏係數產業仍須繳交1億元,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筆負擔不小的成本。

若以民生最關心的碳費對於房價的影響,經《RECCESSARY》團隊分析 ,在碳費每噸徵收500元的情況下,初期對房價的影響僅小於0.1%。即使到了2036年,房價漲幅也僅約2.2%。整體而言,並不會導致顯著的綠色通膨問題。

下載最新市場報告》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台版CBAM》碳費應兼顧產業公平競爭,台版CBAM納入規劃

產業界代表的工總,認為碳費價格不能高於競爭對手國,憂心會影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持不同的意見;同時考慮到公平性,認為台灣也要對「進口產品」徵收碳費,避免碳排從國內轉嫁到國外,造成嚴重的產業外移與碳洩漏等問題。

延伸閱讀》碳洩漏是什麼?3原因引發高洩漏風險,政府因應措施有哪些?

工總指出,國內產業如石化、鋼鐵、面板、紡織等,這幾年狀況不好,整體製造業若不計半導體的話,毛利率不到5%,其中石化業更受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國傾銷影響,營利為負值。因此,訂定費率務必須將「產業負擔能力」納入考量。

碳費制度設計不僅影響產業,更應通盤考量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工總認為,碳費費率偏高,加上基本工資、電費等成本同步調升,對產業形成沉重負擔;經濟部則認為,碳費應對標日、韓等主要出口競爭國的費率標準,除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標準對一般產業而言是短期難以達標的標準外,優惠費率B訂定每公噸100元,也明顯較日韓更高,對部分企業將造成財務衝擊。

工總也呼籲,徵收碳費的同時,應同時規劃台版CBAM。

工總也呼籲,徵收碳費的同時,應同時規劃台版CBAM。(圖片來源:iStock)

目前已經確定台灣碳費可以接軌2026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工總呼籲,徵收碳費的同時,應同時規劃台版CBAM。由於目前碳費並沒有與台版CBAM同步,已經造成產業不公平競爭(例如國內水泥要繳碳費,進口水泥卻不用),加上各產業對碳費的負擔能力差異頗大,且景氣循環及產業執行減量措施需成本投入,應讓企業將資金留作低碳轉型投資。

針對外界關注的台版CBAM動向,環境部長彭啓明今日也表示,正在跨部會協商台版CBAM,預計明年要求進口的鋼筋、水泥等試行申報碳排放係數及碳足跡,同時也會觀察明年年中歐盟CBAM公布細節,另也必須通報WTO,強調會盡快進行。

綜觀來看,台灣碳費徵收300元的水準,跟亞洲鄰國相比偏低,而低碳費要如何兼顧企業減碳及維持產業公平性仍有待考驗;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企業經營勢必得將碳成本納入評估,而政府也需要更周全地考量台灣碳費對於國際貿易與供應鏈的影響。

【東協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台灣企業如何保持永續競爭力

什麼是綠色技能?永續人才需具備哪些專業?
SRF、SAF都需要它!生質能3種應用一次看,如何助製造、運輸業脫碳?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