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今日發布SRF白皮書,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揭4大加強管理重點。(圖片來源:環境部)
環境部去年9月公布全台66家SRF(固體再生燃料)廠商體健報告,3個月後,今(14日)進一步預告「SRF白皮書」與「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SRF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提升法規管理位階強化「轉廢為能」目標。
環境部長彭啓明說明,未來將透過4大重點加強SRF管理,包括產品分級更進步、排放標準更嚴格、產品流向更透明、廠商設備更齊全。新設SRF廠都需滿足規定,既有SRF廠也要升級設備功能,需要經過書面審查、現場勘查與試運轉三階段,環境部給予一年緩衝期來升級設備。
白皮書揭示SRF產能與市場,潛在料源共91.4萬公噸
為扭轉大眾對SRF僅是燒垃圾的誤解,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公布SRF白皮書跟管理辦法草案,目標就是要轉廢為能,雖然資源循環零廢棄是目標,但若有排放廢棄物,就要發揮最後一里功效。
SRF為廢棄物燃料化技術,將非有害且具適合燃燒的廢棄物,包括廢塑膠、廢橡膠、廢紙、廢木材、廢纖維、動植物性渣類及一般垃圾等,經分選、破碎、混拌等程序,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
歐盟、日本及韓國等推動SRF行之有年,原料來源多涵蓋廢塑膠與廢橡膠,藉由其高熱值及燃燒特性,環境部引述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SRF替代燃料廣泛應用於造紙廠、水泥廠、汽電共生廠等,作為煤炭的替代燃料,根據環境部去年總體檢,台灣已有超過30萬噸的SRF燃料取代燃煤。
環境部在白皮書中,盤點目前SRF產能,估算料源尚有成長空間,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去年作為SRF料源量共有34.2萬公噸,預估既有加上潛在料源共有91.4萬公噸,估計2025年SRF製造量能跟使用量能分別達到35~37萬公噸跟38~40萬公噸。
環境部指出,預估未來潛在料源共有91.4萬公噸,足夠供應國內使用,不用擔心進口國外垃圾,(圖片來源:環境部)
料源管控製程管理加嚴,重金屬、戴奧辛每季檢測一次
環境部指出,目前尚有27.2萬噸未進入製程,目前也有部分縣市規劃以一般廢棄物產製作為SRF(約30萬公噸) ,但這些料源較為複雜,處理難度較高,業者勢必需要提升處理能力,才能產製符合品質標準且取得使用廠同意作為燃料。
在新的SRF管理辦法方面,環境部在料源管控、製程管理、品質標準等方面均有加嚴。彭啓明指出,在SRF燃料製造方面,規劃將氯、汞含量取消現有的第五級,降低氯、汞的成分含量;重金屬、戴奧辛的排放標準統一加嚴比照大型焚化爐的標準,也增加檢測頻率為一年4次。
除此之外,再利用業者及使用廠,都要加裝CCTV以利查核,讓產品流向更透明;同時也增加要求業者加裝減少戴奧辛及粒狀物相關設備,促使廠商設備更齊全。
為達成資源循環與零廢棄目標,環境部將透過4大管理重點,全面提升SRF產業規範。(整理:RECCESSARY;製圖:Napkin)
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表示,廢棄物管理一定是源頭減量優先,再來是物質循環再利用減少自然資源開採,無法再利用的垃圾、在符合品質規範下才會做成SRF,不是所有垃圾都轉成SRF。目前未來潛在料源共有91.4萬公噸,足夠供應國內使用端,不用擔心進口國外垃圾,且台灣現有規定也不得進出口SRF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