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非核家園最終章|核三2號機今晚停機,將轉型恆春最大光電廠

核三廠

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核三廠2號機於5月17日正式除役,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時代。(圖片來源:台電)

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核三廠2號機於5月17日正式停機,自下午1點起降載,於晚間12點進入安全停機狀態,代表台灣邁入「非核家園」。核三廠停機後,進入25年除役期,根據台電規劃,核三廠區將轉型為恆春最大光電廠。

核三廠2號機運轉40年,17日晚間解聯、安全停機

核三2號機裝置容量95.1萬瓩、發電占比約3%。觀察台電官網17日「今日用電曲線圖」,下午1點起緩慢降載,於晚間解聯、進入安全停機。

台電即時用電曲線圖

觀察台電官網的「今日用電曲線圖」,核三2號機自17日下午1點起緩慢降載,於晚間解聯、進入安全停機。(圖片來源:台電官網)

台電表示,核三2號機自1985年5月18日商轉,40年運轉執照期間發電度數至今日累積約2741.6億度。但就在除役的前夕,立法院已於5月13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簡稱《核管法》)第6條修正案,該法延長核電廠的運轉年限,讓原先40年運轉期滿的核電廠,經安全評估後,最長可再延役20年。

即便《核管法》修正案通過後,核三2號機按如期停機。台電指出,後續需待修訂子法及相關核安檢查要求事項,相關程序至少需要2至3年,並非能夠立即重啟。

核三廠除役時程達25年,將轉型恆春最大光電廠

核三廠停機後,接下來將入25年除役期,除役流程分四階段:

  1. 除役過渡階段為期8年:將興建第2期室內乾貯設施,並進行除汙作業。
  2. 除役拆廠階段為期12年:拆除反應爐和汽機廠房大型組件。
  3. 最終偵測階段為期3年:持續偵測廠區環境輻射值。
  4. 廠址復原階段為期2年:進行土地復原與景觀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台電規劃,核三廠區將轉型為光電廠,運用55公頃土地,設置11萬片地面型光電模組,預計2026年3月完工,預估年發電量可達5800萬度,足以供應1.5萬戶家庭用電,可望成恆春半島最大的太陽能光電廠。不過在地居民憂心大量光電板會影響景觀,目前台電仍持續與居民進行溝通。

核廢料屬於高放射性廢棄物,國際採3階段處理

隨著核電廠除役,後續還有「核廢料」的問題。核廢料屬於高放射性廢棄物,國際主要採取3階段處理,初期,放到廠內燃料池充分冷卻;中期,再移入乾式貯存設施,貯存約40年;長期,最後再將核廢料移至最終處置場。

核三廠2號機

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將陸續把反應爐內燃料棒取出,移至用過燃料池中貯放,圖為核三廠反應爐。(圖片來源:台電)

不過在推動核一、核二的室外乾貯設施波折不斷,像是核一廠室外乾貯設施於2013年完工,直到今年5月才正式啟用;核二廠室外乾貯設施,預計2027年取得運轉執照。後續還有最終處置場選址問題,台電也期盼社會各界支持核廢處置等核後端工作。

大型燃氣機組、綠電接棒,確保穩定供電

至於未來是否有重啟核電的機會,行政院長卓榮泰16日指出,目前仍是未定之數,但政府對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新式核能抱持開放態度,前提是必須滿足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3條件。

因應核電歸零,台電表示,今年起將有大潭、興達及台中電廠等4部近50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及約350萬瓩風、光電陸續加入供電行列,可確保民眾用電無虞。


《RECCESSARY》推出「非核家園」系列文章,盤點核電歸零後的供電情況,並探討核能的存續發展,解析「非核家園」政策下的挑戰與未來性。

「非核家園」系列報導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環境部:碳費自主減量申請延至8月底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