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Stock)
自願性碳市場連續兩年衰退,非營利組織「生態系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5月底發布新報告發現,去(2023)年整體交易量較前一年腰斬,降幅約56%,市值則從19億美元(約新台幣615億元)降至7.23億美元(約新台幣234億元),有分析認為當前碳市場處於兩個成長期之間,如同20世紀末的網路泡沫化時期,投資人在市場波動較劇烈時以不參與的方式避險,且顯示正在朝高品質方向發展。
碳交易受漂綠衝擊大幅衰退,REDD+衝擊最大
生態系市場報告分析,媒體報導碳權可信度受質疑是市場萎縮的原因之一,加上方法學更新緩慢,更加難以提振買家信心,尤其在森林與土地使用領域中,最受歡迎的「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與森林退化造成排放」(REDD+)的碳權價值年減62%,幾乎是平均降幅的2倍,主要對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碳權開發商造成嚴重衝擊。
2023年碳權交易量銳減,從2.53億噸降至1.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而平均價格落在每噸6.53美元(約新台幣211元),儘管較前一年、同時也是歷史高點的7.37美元下降11%,但仍是史上第二高,且延續至2024年,報告認為碳市場似乎正在從谷底反彈。
生態系市場報告指出,2023年自願性碳市場整體交易量較前一年腰斬,降幅約56%,市值則從19億美元降至7.23億美元。(圖表來源:生態系市場報告)
ARR、IFM碳價異軍突起,專家看好市場轉而注重品質
報告也發現部分類型的碳權價格逆勢上漲,包括新植造林、更新造林及復育(Afforestation, Reforestation and Revegetation, ARR)碳權價格上漲31%,促進森林管理(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IFM)碳權價格上漲11%。
儘管過去一年以來,碳權認證機制爭議引發漂綠、氣候效益的質疑,但美國森林基金會(AFF)環境市場經理特蘭(Calvin Tran)認為,部分碳權價格上漲顯示市場具有前景,且轉往追求碳權品質,「簡言之,買家願意為『安全的』計畫支付更多費用」。
生態系市場資料解決方案與洞察經理、同時也是該份報告的作者柏克騰(Alex Procton)表示,整體自願性碳權市場正在經歷轉型,開始專注在碳權的外加性(additionality)、可信度(integrity)以及對於環境與社會的效益。
資料來源:Ecosystem Marketplace、American Forest Foundation、Carbon Cre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