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區域電網新機遇3》菲律賓送電回台可行嗎?問題不在技術,綠電、海底電纜商曝區域電網最大挑戰

台澎海纜施工船佈設纜線的畫面,該條海纜可將澎湖過剩綠能輸回台灣本島,是推動綠能發展的重要建設。

台澎海纜施工船布設纜線畫面,該條海纜可將澎湖過剩綠能輸回台灣本島,是推動綠能發展的重要建設。(圖片來源:經濟部)

台灣四面環海,屬於孤島型電網系統,一旦發生能源危機,無法及時從鄰近的國家購電支援,除了倚靠台電做好電力供需管理外,發展國與國之間的「區域電網」,連結再生能源的需求,成為接下來重要的趨勢。《RECCESSARY》推出「區域電網新機遇」系列專題報導,盤點國際的區域電網合作案例,與台灣發展的可行性,探討區域電網下的機會與挑戰。

為滿足台灣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從綠電資源豐富的菲律賓送電回台究竟是否具有可行性?《RECCESSARY》訪問全台首個跨足海底電纜領域的華新麗華跟布局菲律賓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泓德能源,剖析台灣邁進區域電網的機會跟挑戰。

業者指出區域電網的線纜布置更加繁複,需要先有完善的可行性分析;此外,台灣的電力交易規範也尚未完善,尚無區域電網輸電的規範跟經驗。

(製表:RECCESSARY)

(資料整理:莊閔茜;製表:許祖菱)

區域電網布纜挑戰超越風場,前期規劃與可行性研究成關鍵

看好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海底電纜機會,華新麗華2023年9月與世界三大海纜廠丹麥NKT HV Cables AB合作,雙方合資成立華新能源電纜系統(簡稱華纜系統),引進NKT先進的海纜製造技術、運營模式,在高雄港租地建廠,預計2025年底試產離岸風電所需「高壓輸出電纜」與「中壓交流海纜」,將於2027年開始營運。

華新麗華的電纜事業將於2026年邁入一甲子,華纜系統營運長王維熊表示,海底電纜領域技術門檻高、供應商稀少,華新麗華將在2027年晉升為全球前10家的海底電纜廠商,亞洲不含中國也僅3家。

作為全台第一個進軍海底電纜的企業,華新麗華企業策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劉忠祐表示,海底電纜位於深不見底的海床,無法頻繁維修,布纜也不能平鋪在海床上,需埋入其中。。因此海底電纜中間會有許多光纖、感測器等通訊設備,線纜接頭能不能承受水壓、防水、防腐等絕緣也是重點。

華新麗華表示,海底電纜領域技術門檻高,無法頻繁維修,線纜接頭能不能承受水壓、防水、防腐等絕緣也是重點。

華新麗華表示,海底電纜領域技術門檻高,無法頻繁維修,線纜接頭能不能承受水壓、防水、防腐等絕緣也是重點。(圖片來源:iStock)

此外,海床探勘、地質調查都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時間以評估四季變化,海床也可能會因為地震而移位,需要很周密的設計跟規劃,相當仰賴前期的專業工程設計,最後才能送進環評,確保不會影響到任何的海洋生態,技術門檻相當高且專案環環相扣。

王維熊說明,每一個海底電纜專案都不一樣,需要依據海床深度、地質地形,依照客戶需求研發設計出適合的海底電纜產品,政府需要先做非常大量的可行性分析與系統性調查。
 
相比離岸風場,國家間的區域電網互聯挑戰更為複雜,涉及更長距離、深海地形與高技術需求。以呂宋海峽為例,其深度可達3000公尺,且需克服黑潮、颱風與地震等環境因素,王維熊指出,海底電纜需要維持直線,深度達2000公尺以上的海底電纜專案,世界上只有兩個專案,分別是義大利的Prysmian(普睿司曼)以及 NKT。
 
不過海底電纜技術隨著時間將日新月異,業者認為,區域電網的實現需依賴穩定的市場機制與跨國規範,前期的市場跟經濟評估非常重要。

華新能源電纜系統營運長王維熊

華纜系統營運長王維熊表示,海底電纜領域技術門檻高、供應商稀少,華新麗華將在2027年晉升為全球前10家的海底電纜廠商。(攝影:莊閔茜)

菲律賓綠能資源充沛,跨國合作帶來台灣再生能源新契機

除了海底電纜的投資機會,看好菲律賓的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與法規鬆綁,泓德能源去年12月更攜手亞通與菲律賓生力集團(SMC)旗下電力事業群SMGP簽訂投資條件書,一同建置光電案場。
 
菲律賓全年日照豐富, 呂宋島2023年需求峰值達12.6GW(百萬瓩),裝置容量19.9GW,但綠能占比僅15%。菲國目標到2030年將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35%,2040年提高到50%,政策支持方面,也取消了外資投資再生能源項目的股權限制,允許外資百分之百持有經營權,並可通過「綠色通道」加速專案審批。
 
事實上,2014年泓德尚未回台成立公司前,就已經帶團隊到菲律賓發展布局,亞通是耕耘菲國的EPC廠商,熟悉地方關係、土地整合與併網法規變化,泓德更透過亞通牽線生力集團,接下來將透過購電協議將光電資產變現。
 
而台灣若要實現區域電網,總經理周仕昌也認同,跨國電網技術上不是難題,但跨國電力交易議題牽涉廣泛,包含:電廠位置、如何在公海布設海底電纜,同時先制定好商業機制,買電要多少錢、輸配電是否需要規費、能否接受中國製產品、會不會有進口稅等,都需要政府單位事先做好評估。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認為,台灣可以借鑑澳洲的經驗,建立完善的電力交易規則。(攝影:莊閔茜)

台灣電力市場發展緩慢,談跨國區域電網發展仍太早

雖然業者一致認同推動區域電網,技術不是問題,但必須提出完善的市場機制。比如歐洲的跨國電網背後就有完善交易機制支持,且每條電纜的電力輸送都有物理容量限制,像是西班牙跟法國的電力每天最多就只有2GW容量,而西班牙電力需求高達90GW,跨國電力占比自然不高,每個國家都有不同能源考量,若要做跨國電力傳輸,需要有一個跨國市場機制跟全盤考量。
 
此外,若要發展區域電網,則需要更多元的電力交易規則。周仕昌指出,相較於澳洲擁有高度自由化的電力交易市場,台灣沒有跨區供電規則、沒有不同電力公司的交易規則,也缺乏現貨市場跟期貨市場等,談跨國的區域電網還太早
 
「建好規則才能運作,」周仕昌認為台灣可以借鑑澳洲的經驗,澳洲目標2030年退役燃煤電廠,之後目標便是平衡各地區的再生能源供電與電網穩定。因此澳洲已有多元電力交易方式,包括立即交割的現貨市場、長期定價的合約市場以及電力金融衍生市場,有著明確的規則、保護裝置跟限制,才能讓區域電網順利運作。
 
周仕昌認為,未來若離岸風電3-1、3-2期風場無法順利在2026至2027年併網,導致供電、買電不平衡,他建議,台灣國內要先有綠電現貨市場,才可以評估餘電價值,也能讓儲能有多元的收入。
 
展望未來,台灣現階段重點是提高電力交易規則完整性,讓綠電市場更加活絡,既能解決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的調度靈活性,也可搶先熟悉區域電網運作。


 區域電網新機遇 系列報導

環境部預算凍結13%、川普退《巴黎協定》,彭啓明憂全球減碳進程停滯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