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移除碳權年增7.5倍!具3大減碳優勢,專家:負碳技術不受川普影響

若要實現1.5°C升溫限制,2050年每年須移除至少60億噸二氧化碳,顯示「碳移除」勢在必行。(圖片來源:iStock)

淨零轉型當道,各國紛紛列出雄心勃勃的減碳目標,但全球的碳排放總量有增無減,若要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2050年每年須移除至少60億噸二氧化碳,顯示「碳移除」勢在必行,專注新能源與碳市場的資訊平台《RECCESSARY》於27日舉行線上「碳移除趨勢研討會」,分析碳移除技術發展機會,並剖析打造高品質碳權的關鍵要素。

自然、科技碳移除具備3優勢,一年大幅成長7.5倍

近年碳權陷入效益被高估、漂綠等質疑,但企業對碳權的需求有增無減,採買與投資目光逐漸轉向更具有發展性、固碳效果更好的移除型技術。研究指出,碳移除碳權需求量高度成長,如今供應遠低於需求,2023年全球碳移除碳權的售出,較前一年大幅成長7.5倍。

目前碳移除分為「自然型碳移除」跟「技術型碳移除」2大類,前者為植樹造林、森林復育、海洋保育等仰賴生態循環系統,當今99.9%碳移除專案為此類;技術型則是直接空氣捕獲(DAC)、生質能和碳捕獲與封存(BECCS)、增強岩石風化等,市場價格較高。

技術型碳移除仍處於初期階段,且不同技術的成熟度落差大,但市場寄予厚望。《RECCESSARY》碳市場分析師胡湘渝指出,「當前全球碳移除市場供不應求,現有的高品質碳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企業開始尋找碳移除解方,科技碳移除需求量未來還會持續上升。」

胡湘渝指出,碳移除碳權可彌補傳統碳避免的不足之處,更有3大優勢,已經成為首選專案。

  • 永久性:可將二氧化碳封存許久,依技術不同,可達到更長的封存效果,例如BECCS可封存超過數千年,大幅降低碳洩漏風險。 

  • 外加性:專案具備額外的減碳效果。 

  • 可量測性:透過技術監測提升數據透明度,減少造假或誇大的情形。

目前歐盟、美國也以政策推動碳移除發展,包括預算總額達54億歐元的歐盟LIFE計劃,就聚焦在生態碳封存、土壤碳管理等自然碳移除。美國更提供120億美元支持美國碳捕捉、運輸與封存基礎建設,其中包含35億美元DAC示範專案,並承諾建立4座DAC樞紐中心。

延伸閱讀》碳移除市場崛起:微軟、Google重金押注,企業投資將如何重塑產業未來?

企業愈來愈重視高品質碳權。(圖片來源:研討會截圖)

負碳技術不受川普影響,建議企業採長期合約、策略性合作

碳捕捉是少數不受到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影響的減碳技術,國立台灣大學新碳勘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雅瑄認為,川普上任後隨即退出《巴黎協定》,但碳排放跟氣候變遷的問題並不會因此消失。

不僅歐洲會持續推進減碳與負碳技術,美國也有多校設置碳捕捉與封存中心,而且碳捕捉技術與原油開採技術類似,若川普要鞏固化石燃料的地位,勢必不會推翻碳捕捉,會持續推進負碳技術。

然而碳移除技術仍面臨高成本與技術成熟不一的商業化挑戰,針對企業布局碳移除碳權建議,胡湘渝指出,隨著技術突破、規模經濟效應及政府補貼等,買家跟賣家的價格認知差距會逐漸縮小,企業若要購買,可採取長期合約、預先承購(AMC)等模式提前鎖定價格。

其次,善用市場機制與策略性合作,降低採購成本。目前碳移除買家主要是微軟、Google等科技大廠與金融機構,例如微軟2023年購入497萬噸碳移除碳權,貢獻7成的採購量。胡湘渝指出,透過長期合約不僅能穩定供應貨源,資金也可扶持新創團隊持續研發測試,讓價格有機會下降。

目前科技碳移除技術還在發展初期,尚未規模化與商業化。胡湘渝認為下一步須關注該技術能否支持碳移除的耐久性目標,提供長期的固碳效果。

隨著企業對碳移除的需求增加,加上認證機制逐步完善,以及政策和國際支持的推動,碳移除市場將持續成長。未來科技碳移除技術將逐步成熟、規模擴大,成本有望隨之降低。

(圖片來源:研討會截圖)

胡湘渝指出,企業選購移除型碳權有3大方向。(圖片來源:研討會截圖)

「碳移除趨勢研討會」報導

相關主題
2024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量大增585GW,風光為主力!IRENA:離2030年目標還落後
【圖解】4月電價全面凍漲!家用儲能、綠電會起飛嗎?4大影響一次看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