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聚焦在綠色轉型與綠色金融。(圖片來源:總統府)
總統府昨(24日)召開第4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此次聚焦在國際局勢變動下,如何加速推動綠色轉型與綠色金融。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及關稅政策影響全球淨零進程,但台灣的淨零目標不變,將協助產業雙軸轉型並打造「綠色台灣品牌」,化危機為轉機。
在川普政局帶來的國際貿易動盪下,總統賴清德表示,已觀察到許多產業因為經營不確定性提高,民間對減碳、ESG轉趨觀望,對此行政團隊積極審時度勢,滾動式調整策略,做產業的後盾。
環境部5大主軸,助力產業永續、數位轉型
賴清德重申,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都是國家發展重要基石,必須堅持具韌性與前瞻性的策略,推動國內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打造完整綠色供應鏈,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攜手企業化危機為轉機。
面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以及關稅帶來的動盪,彭啓明指出,美國新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3大影響,包括供應鏈受阻導致太陽能、電池、電動車等綠能設備成本上升,同時也衝擊全球綠能投資信心與減碳企圖受挫,國際碳市場與碳權、綠債等綠色金融工具波動性增加,再加上隨著美國擴大開採化石燃料,化石能源將具競爭優勢,降低轉型誘因。
不過彭啓明表示,世界各國尚未對淨零做出明確政策轉彎或新決定,因此台灣2050年淨零目標不變,碳費也將如期徵收,但會審時度勢滾動調整政策,確保台灣企業能夠雙軸轉型成功。他提到,未來將透過5大對策協助產業淨零轉型:
-
強化氣候政策與碳治理主導力:穩定推動2050淨零目標與碳費制度,研擬台版CBAM。
-
提升政策工具應用與執行力:建立碳盤查、ESG揭露與減碳工具並導入綠色採購,以百億綠色成長基金提供新創協助。
-
推動產業轉型與跨部會協作平台:建立重點高碳產業減碳升級藍圖,設置綠色成長先行者聯盟、綠色產業轉型聯合平台等。
-
加強國際參與及政策對接:接軌國際氣候治理,與歐盟、美、日、韓及東南亞等國家進行制度對接,推動國際碳權合作。
-
推動循環經濟轉型與產業國際化:整合台灣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盤點鋰、銅循環流布。並結合標章、標準與資料追溯,推動技術與制度輸出,塑造綠色台灣品牌。
他強調現在正是產業另一波轉型機會,將助產業進行數位、綠色雙軸轉型,同時整合台灣關鍵及戰略資源國家隊,打響「綠色台灣品牌」。
彭啓明指出,受到關稅影響的企業,一定會極力協助,以個案形式來輔導。未來也會同步實行總量管制排放交易(ETS),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推動,後年正式啟動;針對台版CBAM,環境部4月已召開專家諮詢會議,近期就會邀請產業公會進行研商,並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洩漏產業進行試申報。
政府將從法規、技術、資金與國際合作出發,推動企業雙軸轉型。(圖片來源:環境部)
綠色金融為轉型關鍵,盼2030投融資突破6兆元
在淨零轉型路途上,金融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賴清德表示,透過設計多元的投融資工具與金融商品,並且在授信評估中納入ESG考量,可以帶動企業及社會大眾重視氣候風險,同時支持低碳產業發展,進而驅動整體社會的永續行動。
金管會主委彭今隆指出,金融機構可以提供包括綠色投融資、綠色商品與服務、執行議合等方式,藉由協商討論引導企業減碳目標,其中國際上也愈來愈重視「轉型金融」,從過去棕色高碳排經濟,逐漸轉型到綠色經濟。
延伸閱讀》綠色金融新商機》從減碳到生態保育都有機會,看滙豐、法國巴黎銀行如何布局自然金融、轉型金融
彭金隆指出,截至2月底止,銀行綠色授信、永續績效連結授信已達3.2兆元,保險業投資綠能電廠567億,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等永續債券發行總額也高達7,083億元,國內ESG主題基金發行規模也達8,965億元。
企業能源轉型過程中,無論技術、能源都牽涉到資金需求,彭今隆指出,因此金融業就扮演「轉型金融」角色。
目前金管會在協助淨零轉型有4大策略,包括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完善碳盤查與永續報告書,以及推動減量額度交易機制。彭金隆表示,透過各項政策推動,期望2030年綠色投融資可突破6兆元、每年成長6.4%。
透過各項政策推動,金管會期望2030年綠色投融資可突破6兆元。(圖片來源: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