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90%氣候災害都是由乾旱與暴雨造成。(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世界各大城市正經歷極端的「氣候鞭笞(Climate whiplash)」現象,衝擊水資源供應、基礎設施及公共衛生,研究報告顯示,印尼雅加達、中國杭州、美國達拉斯、肯亞奈羅比等17座城市的氣候已發生劇烈變化。
全球氣候「逆轉」?95%大城市經歷乾旱與洪災交替
全球升溫不僅造成極端氣候頻發,也改變各國的氣候型態。非營利機構水與衛生設施組織WaterAid委託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卡地夫大學進行研究,發現在全球100個人口最多城市、與12個選定城市中,有95%城市出現氣候「逆轉」,歐洲、阿拉伯半島與美國變得更加乾燥,南亞和東南亞的洪災趨勢愈加明顯。
包括乾旱、暴雨、洪水,全球自然災害有超過9成與水相關,而氣候鞭笞現象更加劇社會與環境衝擊。在一時乾旱、一時暴雨的頻繁交替中,極度乾旱導致水源枯竭、農作物欠收與水力發電發電短缺問題接踵而至,隨後的暴雨洪災又破壞相關基礎設施、污染飲用水,疾病風險增加,衝擊公共衛生體系。
受調查城市中有15%正經歷「氣候鞭笞」,台灣新北市也是本次研究調查對象之一。(圖表來源:wateraid)
研究顯示,從1982到2023年間,受調查城市中有15%正經歷「氣候鞭笞」,極端雨季和極端乾旱均加劇,印尼雅加達、中國杭州、美國達拉斯、肯亞奈羅比等多達17座城市受影響,新北市氣候也愈來愈乾燥。
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麥可德斯(Katerina Michaelides)表示,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原本已經面臨供水、污水處理、防洪等基礎建設壓力,氣候變遷更讓城市氣候調適雪上加霜。其中富裕國家的水資源、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已經逐漸老化,無法有效應對更極端的氣候,而對資源有限的低收入國家來說,更是難以建立必要基礎設施。
受「氣候鞭笞」影響最深的17座大城市,亞洲城市包括杭州、雅加達、上海、合肥、泗水、曼谷、蘇州、鄭州都上榜。(圖表來源:WaterAid報告)
全球水資源告急,專家籲加強城市氣候調適投資
研究指出,全球暖化導致大氣中的水氣增加,加劇極端氣候。比如美國洛杉磯在今年1月發生嚴重野火,部分原因就是2023年底到2024年初的接連暴雨,導致當地植被出現過度生長情形,隨後高溫乾燥天氣引發火災;2月底日本爆發逾30年規模最大森林火災,也是因空氣乾燥、風勢強勁助長火勢。
延伸閱讀》洛杉磯野火重創碳抵換林地,極端氣候釀成的「天候鞭笞」為何加劇災情?
WaterAid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優先投資氣候韌性水資源與衛生設施,增強城市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具體建議包括:
-
加速水資源管理行動:各國政府應透過現有的多邊平台合作,例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G7水資源聯盟等方式,加強飲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支持。
-
增加氣候調適投資:發展夥伴、多邊銀行和民營部門應共同努力,強化對水資源和衛生系統的投資,確保最脆弱族群受益。
-
制定緊急供水計畫:受影響國家應將水資源和衛生措施納入國家、城市氣候調適計畫,並優先關注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女孩。
-
優先考慮脆弱族群:決策者應認識到不同群體面臨的疊加風險,確保氣候調適計畫能夠滿足邊緣社群的需求。
專家強調,各國應加強水資源管理策略,納入國家氣候適應政策。此外國際組織與金融機構應攜手推動耐災型水資源基礎設施,確保城市與弱勢群體能夠獲得安全、永續水資源。
隨著城市人口持續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3分之2人口將居住在城市。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WaterAid認為各國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確保城市基礎設施與社會發展能夠適應愈加極端的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