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協強化再生能源合作 可望創造千億美元收入

EN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與彭博慈善基金會(Bloomberg Philanthropies)、氣候工作基金會(ClimateWorks Foundation)等機構合作的最新報告,東南亞再生能源發電在2030年前,可望帶來900億至1,000億美元的收入,並可透過地區性合作,提升再生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進而實現淨零目標。

這份名為「再生能源製造:東南亞的契機」(Renewable Energy Manufacturing: Opportunities for Southeast Asia)的報告指出,東南亞正在成長的太陽能晶片、電池與電動兩輪車產業,「表示在2030年前,將有估計900億至1,000億美元的收入機會,以及在2050年前創造600萬份潛在的再生能源就業。」

即刻報名「建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商機」研討會,掌握綠能產業最新趨勢!

報告提到,寮國正致力推動再生能源與低碳領域投資,以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該國的600 MW風力項目Monsoon Wind Power Project,計劃建造於南部賽公(Xekong)和阿速坡(Attapeu)省,以出售電力至鄰國越南。

根據該報告,東南亞是太陽能光電的製造中心,擁有全球2%至3%的多晶矽(polysilicon)與晶圓產能,以及9%至10%的電池及模組產能。太陽能生產集中在泰國、越南、柬埔寨與寮國等四國,而該地區多數製造產能由中國製造商建立。

報告指出,政府間可透過將再生能源潛力較低國家,連接至能源豐富國家等合作,促進建設更多的太陽能產能。舉例來說,新加坡已和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簽署協議,目標在2035年前進口達4GW的低碳電力。

美國將對東南亞製太陽能板課重稅 非使用中國零件免稅

彭博慈善基金會環境計畫負責人Antha Williams表示,「東南亞具有成為再生能源製造領袖的潛力,為全球的再生能源部署做出貢獻,同時實現經濟增長,並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她談到,「這份報告證明了,增加私營機構對地方再生能源產業的投資,將強化區域價值鏈的合作,並匯集關鍵的利益關係人,並將創造就業、使GDP增長,並協助東南亞國家達成他們的氣候目標。」

根據報告,東南亞可能因為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導致2050年前失去高達30%的GDP,但增強地區的再生能源製造產能,將使該地區國家創造新的就業,以滿足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大幅減少排放。

相關主題
東協國家力拼能源轉型 一文掌握五大市場2023年重點進展
碳權生產潛力大 東協碳交易市場可行嗎?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