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於11月16日於高階圓桌會議提出「綠色數位行動宣言」。(圖片來源:UN Climate Change - Kamran Guliyev)
編按:今年COP29首次設立「數位日」,並發布「綠色數位行動宣言」,強調數位工具在應對氣候危機中的潛力,並聚焦人工智慧(AI)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助理方鈺宜撰文深入解析會議亮點,並針對經濟部、數發部的「綠色數位雙軸轉型」規劃提出建言。
綠色數位討論正受矚目,相較於早年針對ICT產業電子廢棄物處理等環境影響的關注度,近年由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技術大幅增進,其也成為氣候核心議題之一。歐盟於2024年通過的《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將AI與氣候變遷議題應用納入;各人工智慧發展重點ICT產業也參與氣候變遷議題。然而,在AI如何促進氣候變遷議題解方之外,其能耗是否成為氣候目標的絆腳石也是現今的討論熱點。
甫結束的COP29在11月16日首度以「科學、技術和創新/數位化」為題推出主題日(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Digitalization Day),並於高階圓桌會議提出「COP29綠色數位行動宣言」(COP29 Declaration on Green Digital Action),共同為數位工具應用於氣候調適、數位包容性以及掃盲進行目標宣示,同時正視數位化對氣候與環境的影響。AI的應用也是焦點之一。
75國簽署「綠色數位行動宣言」,支持用科技應對氣候危機
「綠色數位行動」係由國際電信聯盟 (ITU) 在 COP28 上發起,是一項多促進ICT界強化應對氣候危機的倡議。COP29圓桌會議通過「綠色數位行動宣言」,其中含括8個共同目標:利用數位科技和工具進行氣候行動、建立永續數位基礎設施、減少數位化對氣候的影響、促進數位包容和掃盲、基於資訊做出決策、促進永續創新和永續的消費者實踐,促進最佳實踐的共享。
截至11月24日 COP29 結束時,「綠色數位行動宣言」總共獲得了75個國家和超過1,170個組織(包括公司、民間社會組織、國際和區域組織等)的簽署。此宣言也獲得世界銀行的重視,其去年在綠色數位投資增加了兩倍,達到 7 億美元,並承諾擴大支持以幫助各國落實此宣言。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只要在風暴或熱浪發生前24小時發出預警,就可以將潛在損害減少30%。COP29在數位日以全民預警系統 (Warnings For All) 作結,利用通訊技術確保極端天氣變化發生時的社區警報廣布,以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確保資訊的易達性。今年稍早在國際電信聯盟主辦的AI fo Good 全球峰會中,Google也展示其與世界氣象組織合作的Flood Hub早期預警系統,透過水文模型與Google的人工智慧系統,在7天之前就能夠預測洪水,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可以在80多個國家中使用。
Google推出的早期預警系統結合水文模型與AI,在7天之前就能預測洪水。(圖片來源:截自Flood Hub)
農業應用上,在COP29「為10億小農創造人工智慧的公共產品」會議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布與蓋茲基金會正在合作開發全球第一個「農業版」ChatGPT技術-「CHAG」(Chat+Ag),預計提供有關最佳種植和收穫時間的個人化建議,並提供適應不可預測的天氣模式的策略,利用人工智慧的力量將所有這些轉化為農民可採取的行動。
AI高耗能何解?宣言點出綠能、節能與回收等關鍵對策
除了AI在調適面的成功,COP29主題日與綠色數位行動宣言也承認其對氣候的影響。「綠色數位行動宣言」第3條目標說明:減輕數位化對氣候的影響,提及需要「制定政策和技術進步,以促進實現淨零排放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數位技術的資源強度。」包括:
- 利用清潔能源為數位基礎設施提供動力
- 推廣節能實踐
- 減少數位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中的排放
- 延長產品生命週期以及改善回收和電子廢物管理系統。
AI能耗問題在2024年的討論熱度持續增加,微軟與Google在年中分別公布其碳排量上升,尤其Google自2019年以來碳排放量激增48%,其中資料中心用電量增加17%,兩大人工智慧巨頭的氣候表現似乎因發展AI而有所停滯,更激起大眾對AI能耗的討論。
然而,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今年10月發布的分析提供線索,表示「短期內,資料中心不是全球電力需求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其表示到 2030 年,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強勁成長,然而,根據IEA既定政策情景,到 2030 年,全球總電力需求將增加6,750太瓦時 (TWh) ,相當於當今美國和歐盟需求的總和。雖然數位化(包括AI)是一個因素,但持續的經濟成長、電動車、空調以及電力密集型製造業都是更大的主要耗電來源(見圖1)。
圖1、2030年既定政策情境下全球最終電力需求成長情況(資料來源:翻譯自IEA,2024年10月)
不過,資料中心電力需求的成長仍可能為地方帶來挑戰。由於空間上高度集中,資料中心所產生的局部影響可能很明顯。例如在美國,至少在5個州的產業電力消耗已經超過當地總用電的10%。與其他重工業比較,大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相當於電弧爐煉鋼廠的電力需求。然而,煉鋼廠不太可能聚集在同一地理區域,也因此地方電力與電網的分配將會是最大壓力,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關注的重點。同時,也需要關注AI應用的發展方向、硬體(例如:運算晶片)效率前景、以及能源供應對資料中心建置所產的限制。
重新檢視台灣永續政策,讓「綠色數位雙軸轉型」不只是口號
總結COP29這次數位日的呼籲與「綠色數位行動宣言」,是為針對這項重點議題提供廣泛性的提點,並承先啟後串聯各界對於綠色數位發展的相關討論。而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中亦將「綠色數位雙軸轉型」列入7大主軸之一,呼應本次COP29與近年綠色數位的討論趨勢。
回頭檢視目前經濟部與數發部提出的相關規劃,僅分別陳述科技創新、金融助力、排碳有價等既有政策的再次包裝,或是數位工具有利無紙化、總統盃黑客松以此為題等個案成果,尚未能聚焦於數位科技如何加速氣候行動、提升數位基礎設施的永續性,以及建立相關政策措施減緩數位化造成的氣候影響。
此外,數位科技或AI的應用也應融入既有的產業數位轉型計畫當中,檢視並討論使否利用數位計畫協助建立能源管理、資源效率最佳化等項目,以利落實綠色數位與產業轉型的相輔相成,進而達成氣候目標。
參考資料:
- COP29 Declaration on Green Digital Action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Could AI revolutionize climate action? ITU.
- COP29 Green Digital Action.
- COP29: UAE announces developing world’s first ChatGPT tool for agricultural community. The Economic Times.
- What the data centre and AI boom could mean for the energy sector – Analysis. IEA.
※ 本文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合作專欄。原文標題:〈COP史上第一個數位日-人工智慧助攻氣候災害因應,雙面刃討論承先啟後〉,文:方鈺宜(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助理)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RECCESSARY》的立場)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