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金融業財務碳排放大調查:8成企業設淨零目標,為何「數據品質」成挑戰?

銀行bank

因應我國金管會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法規的要求下,金融業計算與揭露財務碳排放成為重要趨勢。(圖片來源:iStock)

編按:金融業雖然不是碳排大戶,但在減碳議題上發揮高度的影響力,透過投資決策和資金分配促進其他產業的減碳。近年因應我國金管會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法規的要求下,金融業計算與揭露財務碳排放成為重要趨勢。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分析來自全球47家金融機構的財務碳排的揭露情況,發現大多數融機構努力提高排放數據的透明度,但在計算財務碳排仍面臨數據品質與方法學挑戰,PwC提出以下5點觀察。

金融業透過投融資、保險或承銷活動所間接促成的財務碳排放,為評估金融業其投資和貸款活動間接影響環境的關鍵量化指標。金管會於2023年8月正式發布我國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其中,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揭露投融資組合所產生的財務碳排放。因此,計算與揭露財務碳排放已成為金融業符合監管要求與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步驟。

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持續關注國際金融業動態,協助台灣金融業接軌國際趨勢,發布《PwC 2023 金融業財務碳排放大調查》(PwC Benchmarking YE 23 Financed Emissions),分析來自全球47家金融機構,包含25家銀行,22家壽險及資產管理公司,涵蓋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金額達25兆英鎊,覆蓋地區包括英國、美國、歐洲、中東和亞太地區,內容深入探討財務碳排放揭露、範疇、數據資料與目標等議題進展。資誠提出5大觀察,了解全球金融機構揭露財務碳排放的最新趨勢,剖析當前行業內的關鍵變化和挑戰,協助金融業者完善財務碳排放盤查與揭露機制,邁向低碳永續社會。

觀察1:金融業確信需求持續增長,財務碳排放數據透明度成趨勢

根據《PwC 2023 金融業財務碳排放大調查》,在調查的47家金融機構中,有70%(33家)的金融機構已經針對財務碳排放至少進行有限確信(limited assurance) ,顯示大多數金融機構正在努力提高其排放數據的透明度,並透過第三方審核來增強其數據的可信度。而僅有一家金融機構採用合理確信(reasonable assurance) 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這顯示了目前金融機構普遍對於數據蒐集、驗證或內部控制等仍在持續努力。其中,銀行取得有限確信的情形更為普遍,占比為83%(21家),相比之下壽險及資產管理公司只有50%(11家)。

觀察2:面臨數據品質與方法學挑戰,金融機構需重視數據校正

根據調查結果,高達40% (19家)的金融機構在揭露2023年的資訊時,校正其財務碳排放數據。校正的主要原因包含方法學變更與數據品質改進,這顯示金融機構的確在財務碳排放的數據收集和計算過程中面臨著重重挑戰。因此,金融機構應採用明確且一致數據校正流程,才能確保揭露的可比性、準確性和透明度。

觀察3:數據品質成瓶頸,仍是關鍵課題

在計算財務碳排放時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持,如何取得準確或經過驗證的排放資料,一直是金融機構一路以來的關鍵課題之一。本次調查發現不同金融機構對主要行業和資產類別所揭露的PCAF(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s,碳核算金融聯盟)數據品質分數差異頗大,這反映了不同金融機構在計算其財務碳排放時,因為數據缺口的關係,使用了不同的數據來源和類型,例如使用代理數據(proxies)作為替代數據。

數據缺口的問題也反映在2023年PCAF數據品質分數,相較於2022年,仍未有顯著提升,推估之數據仍然普遍被使用。這顯示金融機構在業務中取的實際或經過驗證的數據仍具有挑戰性,且數據品質低進一步就會連動影響到資產或產業減碳策略制定。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時鐘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PCAF以不同的數據品質分數呈現各數據來源的準確度,倘若所取得的數據越精確,其資料品質分數越低,即數據品質最佳為1分,資料品質最差為5分。(圖片來源:資誠)

觀察4:PCAF為主流標準,但計算方法仍存在差異

PCAF自2020年發布了第一版指引,作為全球第一個財務碳排放的方法學,目前仍是計算財務碳排放時,最廣泛使用的行業標準。依據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的47家金融機構中,採用PCAF的比例達到89%(42家)。然而,金融機構計算財務碳排放的方法學上仍有差異,包含投融資標的公司範疇3排放是否納入、各產業是否將價值鏈中的上中下游公司所產生的碳排納入,以及在設定目標中所採用的參考路徑等。這些都反映了相關方法學的指引在未來仍有調整空間,以幫助金融機構在計算和報告其財務碳排放時,有更高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減碳

金融機構計算財務碳排放的方法學上仍有差異,包含投融資標的公司範疇3排放是否納入、各產業是否將價值鏈中的上中下游公司所產生的碳排納入。(圖片來源:iStock)

由於PCAF於2023年針對發行與私募相關活動的促進排放,發布計算指引,因此在今年的調查中,也首度看到促進排放(facilitated emissions)的揭露。然而,金融機構目前大多僅針對高碳排產業,包含石油和天然氣、汽車行業、航空和航運業,優先揭露與計算促進排放。

觀察5:金融機構全速邁向淨零轉型

我們也觀察到金融機構已經朝淨零轉型全速前進,調查結果顯示47家金融機構中,有79%(37家)揭露中期減碳目標及有83%(39家)設定淨零排放目標,這顯示大多數金融機構已設定具體減碳承諾和對應之行動計劃,且不僅關注短期的目標,也致力於中長期的淨零排放承諾。銀行、壽險及資產管理公司在目標設定和管理上的策略亦有所不同。銀行所揭露的目標通常在產業與資產層級,包含能源、油氣、抵押貸款、商用不動產等,顯示銀行為不同產業與資產設定了具體的減碳目標,壽險及資產管理公司則大多揭露單一資產的減碳目標。

※  本文為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合作專欄。原文標題:《PwC 2023 金融業財務碳排放大調查》 資誠全面解析財務碳排放最新趨勢,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張瑞婷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RECCESSARY》的立場)

《RECCESSARY》長期徵稿,針對新能源、減碳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reccessary@gmail.com,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

 

 

化「難減部門」為「必減部門」:先行者聯盟公布6大行業減碳進展,台灣如何借鑒?
馬來西亞電網升級之路:綠氫和核能是否能成為推手?解析電網現代化的3大關鍵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