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碳定價制度為何分歧? Carbon Forward Asia研討會深度解析

(圖片來源:Carbon Forward)

當前全球碳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3月7日至8日在新加坡登場的Carbon Forward Asia集結了產業專家與學者,就市場現況與未來趨勢進行深入討論。與會成員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韓國及歐盟等地,並聚焦於兩大議題,分別為亞太地區碳市場的發展,以及全球自願性碳市場的未來。

東南亞碳定價制度仍有分歧

放眼全球,亞太地區的碳市場逐漸成熟,然而東南亞的碳相關機制仍相當分散,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不同,東南亞在碳定價方面各自發展出自己的遊戲規則。表一分別整理出各地區碳定價工具的實施概況,包含排放交易體系(ETS)、碳稅以及碳交易。

表一、東南亞地區碳定價工具

綜觀東南亞的碳定價機制,可以發現各國所採用的策略略有差異。印尼作為世界前十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家,成為該地區率先建立ETS的國家。相較於由政府主導的強制碳市場,以碳權抵換為主的自願碳市場則受到東南亞多國的青睞,像是於去年正式營運的馬來西亞碳交所Bursa以及泰國碳交平台FTIX。除此之外,在碳稅制度及碳信用交易方面則屬新加坡較為成熟,其法規完整性、市場流動性等皆相對完整。

差異化的東南亞碳市場佈局策略

然而,相對於自2005年起即實施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為何東南亞各國選擇走向差異化的市場制度?又為何以發展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為主要策略?細究其背後原因,主要歸因於三大因素,分別為政治體系、能源結構以及經濟發展上的差異。

一、政治體系差異

相比整體性較高的歐盟,東南亞地區無論是在政策、法規上皆存在顯著的差異,增加了建立統一碳市場的困難度;除此之外,歐盟對於共同的減排目標展現了較高的政治意願及領導力,相比之下,東南亞各國則尚未形成如此高度的政治一致性及合作意願,因此多樣化的碳市場模式將更能發揮政策影響力。

二、能源結構差異

東南亞國家的能源結構和排放來源不盡相同,部分國家較依賴化石能源,部分國家則較著重發展再生能源,例如印尼主要以燃煤來滿足其能源需求,越南在太陽能及風能方面則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能源結構上的差異大幅度的影響了東南亞各國佈局碳市場的策略。

三、經濟發展差異

東南亞各國經濟水準與產業發展程度不一,推行強制碳市場可能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據此,發展自願碳市場將有效改善此一情形。自願性碳市場的核心價值即為彈性高及流動性高,在靈活的市場機制下,除了企業能自行選擇是否參與外,更能激勵碳交易行為,流動性高將有助於該地區推動碳市場發展。

會議上,世界銀行融資專家Jeffrey Delmon表示,東南亞地區對自願性碳市場的佈局戰略令人肯定,對此,建立起碳市場合作體系尤為關鍵。例如新加坡利用雙邊協議與印尼、不丹等多國建立碳信用轉讓協議,越南則將市場延伸至亞太地區,成為日本JCM機制底下第四大碳項目發行國。隨著各國逐漸導入碳定價制度,未來東南亞碳市場能否相互接軌將成為關注焦點。

全球自願性碳市場現況

2021年,自願碳市場市值突破20億美元,僅管隔年碳信用交易量大幅下跌50%,交易總額卻仍維持在相似水準,顯見每單位碳價實則上升,會有這樣的趨勢主要源於市場對高品質碳權的逐步重視。

圖一、全球自願性碳市場交易量與交易總額[1]

全球碳市場三大關注趨勢

在多起碳權爭議事件爆發後,碳權品質逐漸受到矚目,舉凡方法學的認定、監管措施、碳信用的核發與認證等,皆能成為品質認定的標準之一。即便如此,國際碳權市場在此方面仍欠缺統一性,除此之外,複雜的碳市場制度更使得投資人望而卻步。放眼2024年的全球碳交易市場,有三大議題值得關注。

一、《巴黎協定》第六條的挑戰與機遇

《巴黎協定》第六條被視為促成自願性碳市場完整性的的關鍵所在,其中,第6.2條及第6.4條備受矚目。僅管第6.4條尚未達成共識,但在第6.2條的運行下,各國碳信用合作成果正蓬勃發展。目前互相簽署合作協議的國家已超過45個,而又以新加坡和瑞士締約數最為突出。新加坡紛紛與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較具碳權開發潛力的國家簽署協議;瑞士與泰國的碳信用轉讓協議則成為全球首次實現第6.2條的案例,這些跨國合作的實踐顯現了《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價值,提供各地區跨國合作的機會。

二、對高品質碳權的追求

隨著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以及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的出現,為自願碳市場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此外,民航局的CORSIA碳權認證標準也對碳權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組織的投入將有助於確保碳市場的透明度及公平性,從而提高市場參與者對市場的信心。

三、亟待統一的市場規則

儘管自願性碳市場在全球正逐步發酵,但市場制度的分歧仍為一大挑戰。不同地區對於碳市場的理解、規則和執行方式存在著差異,複雜的制度大幅拉高了參與市場的門檻,除了增加企業投入的成本外,也削弱了市場效率。因此,透過建立一致的市場規則與標準,不僅提供企業一套可依循的準則,更能推動市場活躍度。

綜觀上述,全球碳市場仍待更多規範釋出,以共同實踐全球的氣候承諾。會議最後,與會者一致認為,解決碳市場的挑戰將有賴國際間的合作,此外,各個市場參與者也將發揮其作用,以極大化市場效率,不論是碳權交易商、開發商、政策制定者或是投資者,都應密切關注碳市場發展動態,藉由積極交流與合作以推動碳市場的健全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碳市場的影響日益擴大,企業在減碳方面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考慮到各地區碳市場的發展制度不一,提前佈局將有望抓住市場先機,以應對市場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1]資料來源:Ecosystem

Carbon Forward Asia集結了產業專家與學者,《RECCESSARY》研究團隊今年也前往新加坡參與本次研討會。(圖片來源:Carbon Forward)

東南亞電證分離再生能源憑證怎麼買? 採購要點一次看
Carbon Forward Asia新加坡登場 多方專家探討亞太碳市場新動態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