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機制
採碳配額分配方式(非總量管制),按照供電或供熱的基準值進行分配,實際供電和供熱值須到最後才會得知,因此會先按照前一年供的電(熱量)的 70% 進行預發放,最後再根據實際排放量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多退少補。碳市場最核心的制度是數據核查(對全年每批次的煤、油數量進行抽查,熱值、氧化率等也要進行核查),數據質量是配額分配、企業年度履約以及企業制定減排目標的基礎,是實施碳交易的保障。
除了全國碳交易機制以外,中國亦有規劃八個試點區,包含北京、上海、天津、 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及福建,目前試點地區核查的服務由政府委託相關技術機構負責。碳配額清繳則是指納管企業在每年規定的時間將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額提交到註冊登記系統。
時程
中國全國碳交易機制於2021年7月16日啟動。
區域試點則從2011年經過批准後即陸續開始實施。
參與對象
年排放量2.6萬噸以上的企業,現階段約2,225家電力業,占中國總碳排放的40%,二氧化碳年排放總量約40億噸。
2025年起鋼鐵、水泥以及電解鋁行業將納入碳交易市場,包含現有的電力業,合計涵蓋企業約達3,725家,覆蓋年排放量將達70億噸,約占中國總碳排的60%。
交易內容/交易地點
碳排放配額(CEA)交易透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以碳排配額現貨交易為主,碳債券、碳期權、碳質押等衍生性產品仍屬於地區試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階段。
交易地點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全國統一市場),承擔交易系統帳戶開立和營運維護等。地區試點則有各自的交易所,例如深圳交易所。
碳價
截至2024年10月24日的收盤價每噸 104.04 人民幣,與同年1月相比漲幅達 35.45%。
趨勢發展
- 提高碳價、活絡交易:與 2021 年開市時相比,中國碳價已逐漸攀升且交易漸趨熱絡,為達《巴黎協定》建議的碳價水準,將持續提升碳市場流動性與交易活躍度,以協助促進企業低碳轉型。
- 納入更多產業:首批參與企業僅限電力企業,未來五年內將擴大涵蓋產業,包含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航空,涵蓋產業範圍擴大同時有助於活絡交易。
資料來源
更新日期: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