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交易

採碳配額分配方式 (非總量管制),按照供電或供熱的基準值進行分配,實際供電和供熱值須到最後才會得知,因此會先按照前一年供的電(熱量)的70%進行預發放,最後再根據實際排放量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多退少補。

運作機制

採碳配額分配方式 (非總量管制),按照供電或供熱的基準值進行分配,實際供電和供熱值須到最後才會得知,因此會先按照前一年供的電(熱量)的70%進行預發放,最後再根據實際排放量對配額進行最終核定,多退少補。碳市場最核心的制度是數據核查(對全年每批次的煤、油數量進行抽查,熱值、氧化率等也要進行核查),數據質量是配額分配、企業年度履約以及企業制定減排目標的基礎,是實施碳交易的保障。

除了全國碳交易機制以外,中國亦有規劃八個試點區,包含北京、上海、天津、 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及福建,目前試點地區核查的服務由政府委託相關技術機構負責。碳配額清繳則是指納管企業在每年規定的時間將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額提交到註冊登記系統。

時程

中國全國碳交易機制於2021年7月16日啟動。

區域試點則從2011經過批准後即陸續開始實施。

參與對象

2,225 家電力企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約占中國總碳排放的40%,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40億噸/年。

交易內容/交易地點

碳排放配額(CEA)交易透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採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以碳排配額現貨交易為主,碳債券、碳期權、碳質押等衍生性產品仍屬於地區試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階段。

交易地點為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全國統一市場),承擔交易系統帳戶開立和營運維護等。(地區試點有各自的交易所,例如:深圳交易所)

碳價

截至2022年2月23日的收盤價為人民幣56.49元,而全國碳交易機制啟動當天的價格則為人民幣52.3元,價格起伏較為平緩,主因為市場交易尚未熱絡。

趨勢發展

  1. 提高碳價、活絡交易:目前中國碳價過低且交易不夠熱絡,巴黎協定建議2020年應有的碳價水準為40-80美金,然而中國目前碳價平均為美金8元,遠低於標準,因此對於低碳轉型也不利,提高碳價將會是必須實施的手段。
  2. 納入更多產業:首批參與企業僅限電力企業,未來五年內將擴大涵蓋產業,包含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航空,涵蓋產業範圍擴大同時有助於活絡交易。

資料來源

  1.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
  2. 碳價-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
歐盟碳交易
韓國碳交易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