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底位於福島工業區的生質乙醇研究中心竣工。(圖片來源:raBit)
油電混合車因價格較純電動車親民,又具備減碳優勢,近年銷售成長率已超越純電動車。其中,豐田汽車憑藉掌握多數油電混合技術專利,成為行業領頭羊,如今豐田更積極投入資源研發生質乙醇,透過混合燃料技術,降低傳統汽車的碳足跡。
福島生質乙醇工廠落成,可年供200輛油電車上路
早在2022年,豐田便攜手引能仕(ENEOS)、鈴木汽車(Suzuki)、速霸陸汽車(Subaru)、大發工業(Daihatsu Motor)、豐田通商及Mazda等7家企業,共同創立「次世代綠色二氧化碳燃料技術研究協會」(raBit)。該協會致力於利用生物質,並優化生產過程中氫、氧與二氧化碳的循環,以高效率製造車用生質乙醇燃料。
今年2月,一座耗資50億日圓(約新台幣11億元)的研究中心暨新工廠在日本福島正式啟用,部分經費由政府補貼。這座工廠年產能達60千升(kiloliters)生質乙醇,足以供應200輛豐田混合動力車上路。初期將以高粱為原料,未來計劃轉向使用非食用生物質。
協會會長兼豐田碳中和開發部門負責人中田浩一(Koichi Nakata)認為,豐田在生物燃料領域已深耕超過十年,藉由生質乙醇等碳中和燃料,其減碳效果跟電動車相比有優勢。
他進一步解釋,電動車雖能減少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但透過減碳燃料,現有傳統燃油車也能降低排放。目前生質乙醇可作為添加劑融入汽油,製成混合燃料後助力減碳。
儘管生質乙醇有減碳優勢,挑戰也不容忽略。其原料多來自甘蔗或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了不與農爭地、控制製造成本,豐田團隊改良發酵過程,採用自行開發的特殊酵母取代天然酵母,提升生產效率,未來他們也計劃利用福島核災受影響地區的非食用生物質作為原料。
延伸閱讀》新能源車種類、優缺點一次看!為何電動車掀關稅戰?解析3大發展趨勢
油電車為汽車引擎、電動馬達雙動力來源。(圖片來源:豐田)
混合油電車熱銷,日廠瞄準生質乙醇技術輸出國際
市場上的油電混合車主要分成4種類型:油電混合車(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增程型油電混合車(EREV)以及燃料電池車(FCEV)。
近年來,電動車發展停滯,反觀油電混合車需求大幅提升,LMC Automotive資料指出,過去5年全球混合動力車銷量從570萬輛大增近3倍,達到1,610萬輛,其中豐田油電混合車(Hybrid)尤其受到青睞,熱銷到供應鏈應接不暇,部分零件短缺導致交車延遲,車主常需等待數月才能拿到新車。
目前歐洲豐田油電混合車的交車等待時間已延長至60~70天,較2020年增加近一倍,最受歡迎的車型包括Yaris Cross混合動力車與RAV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日本,部分車型的交車期更長達2~5個月,顯示混合動力車的市場熱度不減。
除了汽車產業輸出國際外,中田浩一也樂見未來研究成果應用到海外,並瞄準國外市場大規模的甘蔗或玉米生產生質乙醇的能力,豐田尤其看好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生質乙醇生產國巴西,而印度則正在推廣使用生質燃料,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