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能源車種類、優缺點一次看!為何電動車掀關稅戰?解析3大發展趨勢

由電池驅動的電動車是最常被討論的新能源車。(製圖:RECCESSARY)

推動新能源車發展是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12項關鍵戰略之一,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最快203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就會與燃油車相當,《RECCESSARY》整理常見的新能源種類與國內外發展趨勢,帶您快速掌握。

新能源車的定義

新能源車泛指使用非化石燃料驅動的車輛,因此由電池電力驅動的電動車是新能源車的一種,也是目前科技表現最突出及主流統稱的種類,其中又分為純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而其他新能源車包括氫動力車、生質燃料車等。

新能源車3大類型

1. 純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

完全由電池供電驅動馬達的車輛。與一般燃油車最基本的差別是,將油箱替換成電池,以電取代燃油,用馬達代替內燃機引擎。純電動車需等待時間充電且電池空間有限,因此較適合購物、上班等短距離使用。

2. 油電混合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

同時具有燃油驅動內燃機以及電池驅動馬達的混合動力車。一般油電混合車依賴「引擎發電」,當電量不足時,引擎會啟動並帶動發電機充電,因此無法在沒有油的情況下行駛。

除了依靠引擎發電,另外還有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可透過「外部電網」為車輛電池充電,如充電站或家用充電設備。

3. 燃料電池電動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

使用氫燃料電池產生電力所驅動的車輛,也就是將燃料中的化學能轉換成電能,再轉換成動能,這類型的車被歸類在零碳排車,與一般內燃機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碳排多集中在燃料生產過程。

燃料電池電動車補充燃料時間不到5分鐘,能源使用效率隨距離遞減的速度也較一般純電動車來的慢,因此適合行駛較長的距離及時間,帶動不少車廠以開發商用車款為主要市場,像是現代汽車(HYUNDAI)、豐田汽車(TOYOTA)都推出氫能巴士。然而燃料電池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難以廣泛應用,市場占比微乎其微。綜合比較一般燃油引擎車、純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如下(見表一)。

 

燃油汽車

純電動車

油電混合車

燃料電池車

特性

透過汽油內燃機引擎驅動

透過電池驅動馬達,可外接電源利用電網為電池充電

使用油電雙重電力,可用引擎或外接電源為電池充電

使用燃料透過化學反應產生電能

優勢

技術發展成熟、車款選擇較多、車價相對便宜

啟動速度快、行駛時較平穩安靜、較無污染問題、目前仍免徵牌照稅及燃料稅、用電較加油便宜

省油、減少碳排

加氫速度比充電速度更快,有效縮短等待充電時間

缺點

嚴重碳排、油價較用電高、維修保養費用較高、需負擔燃料稅

車價相對較高、電池效率仍須提高、電池更換成本高

車價較燃油車高、油電雙系統結構較複雜,保養相對困難且維修成本稍高、更換電瓶費用高

車輛選擇少,且加氫站數量仍不多

表一、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燃油汽車、燃料電池車比較。資料來源:《電動車產業大未來》、RECCESSARY整理

【東協綠電與碳交易研討會】台灣企業如何保持永續競爭力

新能源車趨勢

電動車銷量將超車燃油車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4月發布《2024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4)指出,2024年全球純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將來到1,700萬輛,約占全球總車輛銷售的5分之1,如果按照目前各國政策的推展,預計2035年全球每銷售兩台車就有一台是電動車。

報告指出,除了各國政策支持,製造商持續挹注資源也支撐電動車產業發展,累計過去5年投資所造就的電動車電池產能,已經能滿足接下來10年大幅成長的需求,連帶電池價格降低,都將在幾年內徹底改變市場現狀。

歐美關稅圍堵,中企轉向東協

IEA報告也指出,中國在2023年售出的電動車中,超過6成的購買成本已經低於傳統汽車。如此低價帶動電動車出口持續成長,甚至引來歐、美政府不惜掀起關稅大戰,企圖保護本土企業,阻擋中國電動車大舉入侵。

中國一方面為了躲避關稅,一方面也為過剩的產能尋求出口,《華爾街日報》發現,中國車廠從2023年開始擴大在海外設廠或投資,如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將在土耳其設廠,年產量達15萬輛,預計在2026年啟用。

距離中國更近的東協市場更是具有龐大潛力,該地區本來多是日本、韓國車廠的天下,但因為電動車發展不及中企來的快,加上東南亞國家大舉補貼電動車的情況下,讓中企抓到機會填補供應缺口,包括上汽、長城汽車都紛紛在東南亞的提高投資力度。

工研院建議台灣電動車布局三電、四車款

台灣在政府政策推動下,預計在2040年實現新售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工研院認為,台廠電動車布局應放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的核心技術升級,並設定「扶植新創車廠」、「對應未來電動車應用情境」、「特色車款定位」、「建置完整測試驗證環境」四大目標。

其中在特色車款定位方面,工研院認為就目前發展技術,鎖定國產純電跨界休旅/皮卡、智慧氫能電動巴士、商用車車體客製化、商用電動三輪車,將是未來有利於台廠發展的車款。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CTPECC)秘書長許峻賓認為,新能源車未來發展除了晶片與電池技術,生產過程所需的礦物也將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主導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想了解更多電動車發展,歡迎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掌握最新趨勢。

資料來源:車輛研究測試中心IEA電電時代The Diplomat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uters

破解綠色通膨迷思:從房價到iPhone,碳費如何衝擊企業成本?

相關主題
充8.5分鐘電量達80%,輝能攜手德國FEV展出次世代鋰陶瓷電池車用模組
智慧電網聰明在哪?一篇看懂智慧電網應用與政策規劃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