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瑞士新創Climeworks實現百萬噸空中抓碳、成本降5成,為何離碳捕集「聖杯」還遠?

Climeworks第三代DAC技術使用新型結構吸附材料。(圖片來源:Climeworks)

直接從空氣抓二氧化碳的減碳黑科技,長期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瑞士一家專注開發碳捕集的新創公司Climeworks,近期宣布推出第三代直接空氣捕捉技術(Direct air capture,DAC),除了捕獲能力可望翻倍、實現百萬噸等級,成本還大幅降低5成,創下技術應用的新里程碑;不過業界普遍認為,新技術要被廣泛使用還言之過早,所謂的「聖杯」(holy grail)目標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成。

瑞士新創技術創新里程碑,強調真憑實據可除碳百萬噸

2009年創立的Climeworks是最早投入開發碳捕集技術的企業之一,不但獲得新加坡GIC主權基金與瑞士合眾集團(Partners Group)融資挹注6.5億美元(約新台幣209億元),也是美國國防部注資擴大碳移除發展的企業之一,目前主要案場至少橫跨三大洲,除了在歐洲冰島營運最大的商用直接空氣捕捉工廠,另外在加拿大魁北克、非洲肯亞也都有合作案。

Climeworks的第三代直接空氣捕捉技術,在歷經5年開發、驗證後,採用新型結構吸附材料,增加與二氧化碳的表面接觸,大幅減少從空氣捕捉二氧化碳的時間,不但捕獲量較舊式濾芯多一倍,且能耗減少一半,使用壽命也延長2倍,而首座採用全新技術的設施將落腳美國路易士安納州,納入美國百萬噸級「賽普拉斯DAC中心計畫」,預計在2026年動工。

Climeworks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Jan Wurzbacher表示,該公司於2017年推出第一座商用設施「Orca」,到現在的「Mammoth」,規模已經擴大10倍,而第三代技術都是以真實的現場數據做為基礎,能將碳清除能力提升至百萬噸等級。

Climeworks在冰島營運的Mammoth碳捕集工廠。(圖片來源:Climeworks)

成本居高不下、環境受限,專家憂:碳捕集難以普及

Climeworks預期在2030年,能將每噸碳捕集成本降至250至350美元(約新台幣8,100至11,000元),加上封存、移除所需的成本後,每噸整體成本約400至600美元(約新台幣13,000至19,000元),等於較當前成本減少5成,公司首席營運長Douglas Chan解釋,隨著工廠產能增加,製程設備的規模經濟將有助於提高效率與成本。

不過,專家普遍認為,整體成本應降至100美元(約新台幣3,200元),才能讓碳捕集技術具有競爭力,也是DAC技術普及運用的「聖杯」關鍵,但這個目標恐怕無法在短期內達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倡議(MIT Energy Initiative)資深研究工程師Howard Herzog直言,該目標「是個幻想」,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足,捕碳效率差,難以讓DAC技術成本降到非常低。

他補充解釋,如果過度壓低成本不只影響整體產業的可信度,甚至影響微軟、Frontier等先行投資者的公司聲譽;另一方面,如果無法實現成本削減的承諾,也可能因此讓投資人失去信心。

其實,Wurzbacher坦言,成本降至100美元的挑戰相當大,尤其受到大環境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太可能達到如此低的價格,這番說法一改過去公司認為有機會達成的態度,但也強調時間會證明一切。

資料來源:The VergeIEEE SpectrumBloombergAXIOS

相關主題
核電是AI耗能救星嗎?比爾蓋茲支持的新世代核電廠動工,號稱「40年免換燃料」
美超微梁見後拚綠色運算,成NVIDIA最緊密戰友!如何攻下液冷AI資料中心3成市占?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