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可望成為新任總理,但他對發展再生能源的態度曖昧不明引發疑慮。(圖片來源:梅爾茨X平台)
德國23日將舉行聯邦大選,選舉結果將左右氣候政策發展。目前民調領先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已表態將調整氣候基金、取消相關補貼,並解除化石燃料鍋爐禁令,外界擔憂此舉可能拖累減碳進程,使德國失去在歐盟扮演能源轉型關鍵角色的機會。
德國大選聚焦國安與移民,電價也是選民關注重點
由於前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聯合內閣去年底鬧內鬨,他本人也未能通過國會信任投票,最終德國國會解散並提前舉行大選。此次選舉,在野的保守派基民/基社聯盟因主打國安與移民議題,支持率達到30%左右,幾乎是其他政黨的2倍。
能源議題方面,高昂電價是本次選民關注焦點。基民/基社聯盟承諾,部分氣候補貼將用於補助家庭與企業電費,並透過減稅、降低電網費用,將電價降至每度0.05歐元(約新台幣1.71元)。
德國能源研究機構Reiner Lemoine Institute指出,該聯盟在產業轉型及電力市場設計方面提出不少政策,但在能源公正轉型與供暖產業轉型上仍存有弱點。
若基民/基社聯盟順利奪下國會多數,聯盟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可望接任總理。但他對再生能源態度曖昧不明,曾稱風力發電只是能源轉型的過渡技術,甚至批評風機外觀過於醜陋,應逐步淘汰,引發外界熱議。
在能源議題方面,高昂電價是本次德國選民關注焦點。(圖片來源:Ingo Joseph)
德國國會提前大選,業界憂新政策衝擊低碳轉型
基民/基社聯盟提出要取消化石燃料鍋爐禁令,即不再限制煤、石油或天然氣鍋爐的使用,讓近年受政府激勵措施推動而快速發展的低碳供熱產業深感憂慮。業界擔心,歷經多年建立的供應鏈恐因政策轉向而被迫重新調整。
不僅供熱產業,其他關鍵產業也可能受影響。例如德國鋼鐵巨擘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的氫能製鋼轉型計畫,去年因蕭茲政府下台導致數十億美元資金遭凍結。如今隨著基民/基社聯盟勝選機率升高,原定2027年啟用的氫能鋼廠恐面臨進度延宕,進一步衝擊德國產業的低碳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