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碳費是什麼?徵收辦法、收費對象一次看,跟碳稅差在哪?

EN

碳費是什麼?徵收辦法、收費對象一次看,跟碳稅差在哪?

(製圖:RECCESSARY)

為實現2050淨零目標,台灣預計今(2024)年底開始徵收碳費,環境部部長彭啟明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中強調,今年底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2至3年內有機會走到碳交易總量管制,且有信心在8月底通過碳費三子法。企業關注碳費徵收辦法?徵收對象有誰?《RECCESSARY》整理目前政府碳費規劃的重點,讓讀者快速掌握。

碳費是什麼?

碳費(Carbon fee)是國際上常用的碳定價工具,指的是針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向排放者徵收費用,世界銀行(World Bank)認為,將碳排造成的損害回歸到排放者身上,企圖透過經濟手段減少碳排,同時也為付費排放留下操作空間,以最靈活、社會成本最小的方式實現環境目標。

碳費首波徵收對象?

根據「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徵收對象須符合2大條件,首先應屬於政府列管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如電力、鋼鐵、煉油、水泥、半導體、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石化業;另一個條件是,徵收對象的直接與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到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目前明定以電力及製造業者為主要徵收對象,預計首批徵收業者超過500家,約1.55億噸碳排,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4%。

政府收取碳費將成為企業成本。

政府收取碳費將成為企業成本。(圖片來源:iStock)

碳費徵收辦法?

台灣徵收碳費的法源依據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底下三個子法包含「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在分階段徵收碳費促使企業低碳轉型的同時,透過優惠費率鼓勵加快進程。

「自主減量計劃管理辦法」草案指出,企業可透過轉換低碳燃料、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改善製程、採用負碳排技術等減排措施,向主管機關申請較低的碳費費率。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主要說明減排目標及計算方式,目標設定可在下列兩種方式中擇一:

  • 「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是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i)所訂定,以2021年為基準年,至目標年2030年共減量42%。
     
  • 「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依據台灣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為2030年較2005基準年減排24±1%,因此企業將以2019至2023年碳排平均作為基準,訂定2030年直接排放及用電排放削減幅度。

即刻報名RECCESSARY「企業碳權應用與綠電採購策略分析研討會」,深入探討全球碳趨勢,解密企業碳權應用實務,並進一步揭秘近期備受關注的漂綠風險。

碳費計算方式?碳權怎麼抵減碳費?

一般來說,應繳碳費是總排放量扣除2.5萬噸的免費額度後,再乘以費率(見下圖)。初期政府配合碳費徵收門檻,將以2.5萬噸設為起徵點,也就是免徵額度;不過費率至今仍未底定,依據碳費審議會討論,以每噸100至1,000元區間作為模擬價格。

若符合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如鋼鐵、水泥等,雖然不能扣除免費額度2.5萬噸,但可依期程分別享有2折、4折、6折的優惠,主要是讓企業漸進式調整,避免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造成碳洩漏問題,進而推高全球碳排,不過企業得先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取得核可。如果企業申請優惠費率,須確保自主減量達標,否則將被追繳差額。

台灣碳費徵收計算方式。(圖片來源:環境部簡報)

除了優惠費率,政府建議可適度使用減量額度扣減,也就是透過購買「自願性碳權」抵減部分碳費。

從國內取得減量額度的方式共有三種:「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與「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其中使用「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取得的碳權可以加乘1.2倍,但扣除上限不得超過收費排放量的10%。

針對非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還有另外兩種碳權扣除排放量的減量方式。包括使用「先期專案減量額度」扣除2024至2025年排放量,但扣減比率縮小至0.3,也就是100噸的先期專案碳權只能抵30噸排放量;另一種則是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的國外碳權,扣除上限不得超過事業收費排放量5%。

碳費如何繳納?怎麼補繳?

申報時程

根據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從2025起,每年5月底前,依前一年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按公式自行計算繳納金額。

申報繳納流程及補繳規定

根據草案內容,收費對象需先登入指定平台自行計算碳費,再填寫申報單及繳費單,並將費用繳交至指定金融機構代收專戶後,最後向主管機關完成申報。

在補繳規定方面,如果未繳或繳納不足額者,將有90天寬限期,如果期滿仍未繳清,則依《氣候變遷因應法》第60條規定,每超過一天需按滯納的金額加徵0.5%的滯納金,最嚴重將被移送強制執行

碳費與碳稅的不同?

台灣採用碳費制度,主要是將碳費當作經濟誘因,且由環保署徵收,以專款專用的方式使用在環境行動上;而國際上,碳稅(Carbon Tax)主要由財政部徵收,用途更加廣泛,不過本質上都是政府要求企業減排的方式。根據台灣碳稅聯盟的比較差異如下):

差異 碳費 碳稅
主管機關 環保署專款專用 財政部統收統支
用途 僅用於氣候變遷減量與調適

綠色財政稅制改革

如減稅、碳稅稅收返還全民、儲備碳債基金

減碳效果 碳價低、效果小 碳價高、效果大
對民眾影響 油電及消費支出增加 透過碳稅返還,可提高淨所得
對社會經濟影響 仍維持高污染的褐色經濟 轉型到綠色經濟,更具國際競爭力,同時改善所得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碳費與碳稅的差異。(資料來源:碳稅聯盟)

當台灣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對企業來說必須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能力,掌握自身排放量及碳排熱點,並積極規劃採行自主減量計畫,以降低碳費的負擔。歡迎加入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掌握最新碳費法規動態與減碳趨勢,接軌國際。

 資料來源:環境部World Bank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碳稅聯盟

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每週掌握綠電與碳權市場脈動。

相關主題
台電下令桃園以北拒供資料中心用電!北台灣為何陷供電瓶頸?怎麼補救?
聯手推動氣候科研!國環院、氣象署簽MOU,跨域開發AI及數位攣生應用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