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燃料電池成運輸淨零要角 氫能業者籲佈局新能源車供應鏈

在日本東京等待載客的豐田SORA氫能巴士。和泰汽車集團也預計在台灣引入豐田另一款H2 City Gold氫能巴士,目標2024年上路。(攝影:許祖菱)

氫能車成為長途運輸的未來新趨勢,其加氫快、跑更遠的特性為交通減碳革新帶來了新契機。台灣綠能科技業者鐙鋒氫、氫豐19日出席論壇談到,隨著全球再生能源比例攀升,將綠電轉換為氫能等化學能(Power-to-X)的技術日益受到關注,台灣廠商應善用車用電子整合優勢,積極佈局新能源與燃料電池供應鏈。

氫能車行駛範圍遠 成為大型運輸載具未來新趨勢

外貿協會與《DIGITIMES》19日舉辦「奔馳新世代—車用安全系統與新能源之革新再造」論壇,邀請台灣能源科技業者介紹新能源及氫能等前瞻技術。

受惠全球淨零浪潮,電動車產業成了最有潛力市場之一,但里程焦慮、鋰電池火災風險及社會基礎建設不足等疑慮,都可能降低消費者購車意願,氫能車的優勢也因此浮現。

鐙鋒氫科技總經理周哲平提到,與電動車相比,氫能車一樣有低噪音的優點,但氫能車無需長時間充電,只需要加氫至燃料電池內,鋼瓶內的氫氣就能透過燃料電池轉換成動力推動馬達,可作為移動式的發電機,其重量輕、加氫快、不怕冷的特性,可以滿足大型車的長途運輸需求。

周哲平表示,隨著太陽能發展成熟成本下降,將再生能源轉換為氫能等化學能的技術開始備受重視,而燃料電池就是一種能把化學能再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可透過添加燃料以維持電力,最常見的燃料是氫,其他碳氫化合物例如天然氣、甲醇、酒精、沼氣等,也可以當作燃料。

周哲平提到,Power-to-X技術備受關注。鐙鋒氫科技除了發展氫能,也把重點放在甲醇燃料。(攝影:許祖菱)

台廠擁工業整合優勢 應積極佈局燃料電池供應鏈

周哲平提到,燃料電池的投資規模持續成長,在美國目前達到十多億美元,台灣已經有約五家廠商打入燃料電池供應鏈,包括康舒、保來得、高力等,台廠應該把握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機會。

同樣受邀的綠能科技新創氫豐,就是積極投入燃料電池堆製造的台灣公司。雖然氫豐僅成立兩年,成員卻擁有超過15年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經驗,副總經理林明憲表示,台灣打入電動車供應鏈較晚,又缺乏鋰礦天然資源,要生產鋰電池很難控制製程,反觀新能源車很多技術是台灣的強項。

林明憲提到,台灣的電動車、新能源車的市場小,但是在車用電子零件的工業整合速度快,尤其擅長電機、電控、電池的三電系統整合,台灣未來不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可以先鎖定小市場的痛點,並觀察國際市場的需求,為歐美等市場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林明憲指出,新能源車當中很多技術是台灣的強項。(攝影:許祖菱)

氫能車與電動車預期並行發展 燃料電池成為綠能調度關鍵

儘管美國政府投入數百億美元推動氫能,日韓在美三大汽車公司本田、豐田和現代也投入製造氫能車,氫能產業要邁向商轉模式挑戰仍不少。周哲平就坦言,汽車的產品生命週期至少十年,燃料電池產業萌芽的速度相當緩慢,氫氣的儲存、運輸、能耗也還有技術問題要克服。

至於未來氫能車會不會壓縮到電動車市場?周哲平和林明憲認為,電動車與氫能車的發展將並行互補,由於燃料電池車適合長途大型車輛,電動車較適合城市通勤移動,未來兩者會更像是互補關係,而非優劣競爭關係。

周哲平指出,目前氫能主要應用於推高機和重型卡車等領域,距離小客車市場還有距離,但氫能可以廣泛應用於官員公務車、計程車等載運使用率高的情境,特別適合加入EV100(全球交通載具電動化倡議)的企業成員採用。此外,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的成熟,再生能源的儲存與調度需求逐漸顯現,燃料電池車有望成為能源商業調度的重要工具。

氣體製造商聯華林德去(2023)年宣布與和泰汽車攜手,將最新氫能電動車豐田MIRAI引進台灣,並建置全台首座加氫站,預計今年上半年完工。(圖片來源:聯華林德

相關主題
巴黎奧運公布碳預算創先例 民團:最多僅減三成碳排
AI新科技成綠色製造升級關鍵 工研院NET ZERO DAY探索低碳轉型新解方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