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東鋼、北基都喊卡!台灣儲能案場為何掀退場潮?業界解析3大發展瓶頸

EN

台灣儲能市場風險升高,案場推動愈來愈難。圖為路園變電所儲能系統裝置,這也是台電第一個儲能自建案。

台灣儲能市場風險升高,案場推動愈來愈難。圖為路園變電所儲能系統裝置,這也是台電第一個儲能自建案。(圖片來源:台普威能源)

儲能系統可以彌補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與間歇性,是台灣能源轉型重要一環,但國內近來儲能案場出現退場潮,東和鋼鐵、北基、嘉泥等上市櫃公司的儲能計畫在短短一個多月陸續喊停,台灣儲能市場發生什麼問題?

儲能案場供需不平衡,零元競標導致價格崩盤

2023年4月,全台規模最大鋼筋廠東和鋼鐵宣布投資57億元,計劃在苗栗龍港工業園區設置100MW(千瓩)的儲能系統,但不到18個月就因為市場風險上升,公司於今(2024)年7月底宣布終止計畫。

隔月,三地集團旗下北基的子公司綠悠能源於8月23日取消原定斥資35億元、在桃園中壢區興建的100MW儲能案場,並同步終止向台達電採購儲能設備的計畫。同月28日,嘉泥代子公司創能科技提前終止高雄岡山儲能案場的土地租約,台泥與嘉泥合作的50MW儲能案場也隨之喊卡。

儲能案場為何出現退場潮?東和鋼鐵總經理黃炳樺觀察指出,台灣儲能市場嚴重供需失衡,無論是已完工、在建或未動工的儲能案場,規模均遠超台電需求。

目前台電的調頻備轉(dReg)與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E-dReg)需求各為500MW,但dReg的總建置量已達784.7MW,遠超2025年的目標,市場供需失衡,甚至出現零元投標,導致市場價格崩盤;如今E-dReg的交易容量也達到340MW,還不包括738MW的在建容量與1,645MW未動工但已採購的電池容量。

要整頓台灣儲能環境,聚盛能源策略長黃柏曄建議,dReg應導入需求取曲線,彈性調整採購量,並傳遞合理的價格訊號,避免零元競標的困境。目前儲能業者的收益主要來自「容量費率」與「效能費率」,但dReg的容量費率已掉到零元,僅剩效能費率支撐,現在dReg業者的收入,跟崩盤零元前的收入比較只剩下30%。

因應太陽能、風力發電間歇性特色,各國發展再生能源也提出儲能配套。圖為台電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及儲能設施。(

因應太陽能、風力發電間歇性特性,各國發展再生能源皆提出儲能配套。圖為台電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及儲能設施。(圖片來源:台電)

儲能開發3大挑戰:供需失衡、綠能建置慢、電價結構

除了供需失衡,黃炳樺認為台灣儲能系統發展還面臨2大挑戰:再生能源建置環境不佳、電價結構沒有經濟效益。

在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趨勢下,各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並搭配儲能系統來應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間歇性問題。然而台灣的儲能系統發展速度已超前再生能源的建置,以太陽能而言,就面臨了土地不足與居民抗議的問題,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環境備受挑戰。

不過黃炳樺強調,「並非所有再生能源都需要電化學電池儲能系統。」鋰離子電池是目前常見的電化學電池,適用於短時間內的快速充放電;但離岸風電挑戰在於冬季發電量與夏季發電量差距大,高達5至9倍,若要以儲能來能量移轉離岸風電發電量,電化學電池不是首選。

此外,電池儲能系統的高昂成本也是一大挑戰。儲能案場的投資金額動輒千萬甚至上億元,dReg容量主要以5MW以下的小型案場為主,E-dReg則動輒達到20MW、50MW甚至100MW以上。黃炳樺指出,儲存與釋放一度電的成本高達3元,還需加上維運、冷卻及土地等費用。目前台灣尖峰與離峰電價的差距不大,削弱了儲能設備的經濟效益。

業者普遍認為,若台灣未妥善制定儲能政策,將無法應對高再生能源滲透率的環境。黃柏曄坦言,台灣儲能產業政策都是「打帶跑」,缺乏長遠全盤規劃。雖然國發會期望2030年儲能容量達3GW(百萬瓩),但至今尚未確立2025至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


儲能小百科

  • E-dReg儲能全名為「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容量輔助服務」(Enhancement dynamic Regulation,E-dReg),為電力交易平台產品「電能移轉複合動態調節備轉容量」。除了具備動態調頻功能,協助維持頻率穩定外,也可執行電能轉移,搭配光電特性,白天儲電,傍晚放電,穩定電力供應。
     
  • dReg則是「調頻備轉容量」的一種,透過自動頻率控制(AFC)或自動發電控制(AGC),在1秒內完成充放電雙向調頻反應,為即時增減操作供率,輸出或輸入電能以修正電網系統頻率。
     

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每週掌握綠電與碳權市場脈動。

相關主題
中油跨足新能源!首款MIT機車軟碳電池亮相,選定台南設22座換電站
蘋果新品減碳成效如何?Apple Watch再達碳中和、iPhone 16系列進展有限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