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阿聯新創大舉開發非洲碳權 引來碳權殖民及漂綠疑慮

EN

全球碳市場機制還沒成形,交易經紀商已經開始布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創「藍碳」(Blue Carbon)低調在世界各地開發森林碳權,光是與非洲5個國家合作的土地面積,就幾乎與整個英國一樣大,且因為相關規定與資訊揭露不足,多次引來碳權殖民及漂綠的批評。

藍碳一年間與多國洽談 與賴比瑞亞合作引發土地爭議

2022年10月才成立的藍碳,在短短1年內快速發展,已與非洲、加勒比海區域、亞洲國家簽署森林保護協議,避免林地被砍伐、為荒地重新種樹,希望藉此取得森林碳匯,並轉換成碳權賣給希望減少碳足跡的國家。


辛巴威的穆齊尼保留區,該區為卡瑞巴減排專案的一部分。(圖片來源:Mucheni Community Conservancy

根據最近曝光的協議草案,藍碳正在與西非國家賴比瑞亞洽談合作,規模面積約占整體國土的1/10,內容提到藍碳不會買斷土地,但擁有30年銷售該土地碳權的權利,並從銷售額中獲得7成收益,且10年內免繳稅,而賴比瑞亞獲得剩下的3成,另外加上1成的特許使用費。

對此,賴比瑞亞森林治理專家楊(David Young)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開發方式或許新潮,但結果與賴比瑞亞過去200年土地被掠奪的情況無異」。英國非營利組織「生存計畫」(Plan Vivo)也認為,賴比瑞亞政府與當地社區得到太少,「社區應該至少拿到銷售額的6成」。

除了賴比瑞亞,藍碳也與辛巴威、肯亞、尚比亞、坦尚尼亞洽談合作,其中辛巴威同意授權的林地更是占全國的1/5,引發碳權殖民主義(carbon colonialism)的疑慮,也就是外來組織取得非洲大陸林地的控制權,用來抵銷富裕且高污染大國的碳排,但對於當地社區幫助卻相當有限。

創辦人具王室背景 專家擔憂藍碳成產油國漂綠工具

楊認為,藍碳對地方社區的承諾都很模糊且難以預測,就像伐木、採礦或棕櫚油開發一樣歷史重演。前氣候外交官Rachel Kyte也表示,重點是利用碳交易、碳權與市場,以減少碳排又能確保窮困國家拿到資金的方式,促成能源轉型,但目前這過程還看不到完整性及透明度。

而「藍碳」創辦人兼董事長馬克圖姆(Sheikh Ahmed Dalmook al-Maktoum)是杜拜王室成員,也引起專家擔心,藍碳成為產油大國阿聯用來漂綠的白手套,或者藍碳也可能將碳權賣給其他產油國家,為高碳排的化石燃料延後退場時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認為,許多開發中國家願意與藍碳合作並不意外,例如辛巴威有機會獲得15億美元(約新台幣470億元)的融資,即使碳權收入還沒進帳,且該金額相當龐大,連辛巴威的教育及兒童照護,兩項最大國家支出加總都比不上。

相關主題
國際碳權交易疲軟 芝商所期貨價格創新低
自發自用光電開放賣予售電業 台灣綠電市場估年增86億度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