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CESSARY》24日發布最新年報「東南亞綠電市場x全球碳趨勢:2024回顧&2025展望」。(製圖:RECCESSARY)
在地緣政治影響日益加深下,東南亞正成為全球政經的焦點。各國政府在吸引外資企業的同時,如何在經濟成長與淨零轉型取得平衡,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關鍵課題。
專注新能源與碳市場的資訊平台《RECCESSARY》今(24日)發布「東南亞綠電市場x全球碳趨勢:2024回顧&2025展望」報告,聚焦東協6大經濟體(印尼、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探討2024年再生能源與碳權市場進展與挑戰,並提出2025年的展望,協助企業與投資人掌握最新市場趨勢。
政策牽動東協各國綠電進展,市場成長潛力可期
東南亞各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吸引投資,但仍面臨政策完整性不足、政治環境複雜及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挑戰。過去20年,電力排碳係數改善有限。
越南
越南在再生能源上取得顯著進展,2024年越南政府在第8版「國家電力發展計畫」(PDP8),訂下宏大目標,力求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0%,並在2050年實現淨零。截至2024年底,太陽能裝置容量達17GW(百萬瓩),成為東協最大太陽能生產國。然而基礎設施、法規與融資仍面臨挑戰。
泰國
由於再生能源補貼誘因不足,導致太陽能與風電裝置容量增長緩慢。雖然家庭用戶可以透過屋頂太陽能與淨計量計畫降低電費,但業界仍呼籲增加配額,擴大再生能源發展。
菲律賓
2024年成為再生能源關注焦點,地熱與水力主導發電結構。能源部(DOE)推動綠色能源拍賣、開放外資投資、擴大淨計量計畫,目標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35%。
2024年菲律賓能源部實施多項再生能源重要法規改革,其中最具影響力是「綠色能源拍賣計畫(如圖)」,展現政府推動綠能的決心。(製圖:RECCESSARY)
馬來西亞
2023年底再生能源占比24.3%,主要依賴水力發電,近年太陽能成為成長動能。為達成2025年31%再生能源目標,政府推動「企業再生能源供應計畫」(CRESS),並鼓勵家庭與企業安裝屋頂太陽能,隨著綠能滲透率提升,預期儲能將成2025年的重點。
印尼
儘管政府訂下遠大的再生能源,2024年再生能源投資成長有限,受限於能源結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電網基礎設施問題與法規不明確等障礙。展望2025年,印尼在太陽能與地熱仍具有成長潛力。
新加坡
再生能源發展聚焦太陽能、儲能與區域電網互聯,邁向2025年1.5GWp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並投資浮動式太陽能與擴建儲能系統。
東協6國的經濟快速崛起,2024年平均GDP成長率達5.2%,經濟擴張也加速推動能源轉型。(圖片來源:iStock)
全球碳市場價格變動顯著,東協展現跨境碳交易潛力
截至2024年,全球共有36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交易制度(ETS),涵蓋約18%溫室氣體排放量。2023年碳交易市場收入達740億美元(約新台幣2.3兆元),企業如何運用碳市場資金成為經營關鍵。
2024年全球碳市場價格變動顯著,歐盟碳價低迷,2月底跌至每噸52歐元低點,預計2025年因供應緊縮將回升。中國碳交易市場則受政策激勵與合規需求提升影響,全年均價達每噸人民幣91.81元,年增44%,預計2025年將突破每噸人民幣110元。韓國市場因供過於求,2024年平均碳價降至每噸9,465韓元,年減19%,政府計劃擴大市場參與,推動碳權衍生商品,並強化海外碳權合作,以穩定市場發展。
此外,東南亞各國則積極布局碳市場,預計2050年東協碳市場收入將達3兆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展現出跨境碳交易樞紐的潛力。
泰國
2025年開徵碳稅每噸200泰銖(約新台幣190元),但水準仍低,恐影響低碳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鼓勵企業投入紅樹林碳權計劃。
亞洲地區碳價水準,可以觀察到泰國碳價水準較低。(製圖:RECCESSARY)
馬來西亞
去年7月馬來西亞啟動第2次碳權拍賣,首度出現馬來西亞的本土碳權,象徵大馬碳交易朝向在地化與高品質碳權發展。接下來大馬將於2026年徵收碳稅,接軌歐盟碳關稅。
越南
預計2025年6月試行碳交易制度(ETS),首階段納入鋼鐵與水泥業,其中碳抵換額度擬提升至20%,可能影響企業減碳動力。
印尼
碳交易市場低迷,2025年1月20日開放國際交易,以促進市場活絡。
在《RECCESSARY》持續追蹤下,此次年報彙整出2024年的碳定價、碳交易進展與重點成果,同時歸納出2025年值得關注的議題,供企業與投資人作為未來布局策略之參考。(圖片來源:iStock)
2025年全球碳市場全面升級,能源轉型帶動基礎設施投資
放眼2025年,全球碳市場正處於新一輪升級浪潮。《巴黎協定》第6.4條機制逐步落地,各國政府與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政策協調和市場參與中尋找平衡,共同推進全球淨零目標。
能源結構亦將迎來重大變革。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25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首次超越燃煤發電量,至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46%,其中風能與太陽能合計占30%。
隨著大量間歇性再生能源滲透率提升,電網壓力加劇,必須提升基礎設施投資。展望2025年,各地政府與企業需要制定具體且有效的策略,推動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