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定北東電網供電,台電提出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於電廠旁設置天然氣接收站,環境部將在17日召開環評初審會議。(圖片來源:台電)
為穩定北東電網的供電,台電提出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燃油改燃氣),並且於電廠旁設置天然氣接收站(俗稱四接),環境部將在17日召開環評初審會議,有鑒於環評遲遲未通過,基隆多位工商代表在13日首次齊聚一堂公開表態支持。
中華民國廠商聯合總會副總會長魏雅庵強調,隨著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足夠且穩定供電是關鍵,並強調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有意在北部設立台灣總部,若台灣要維持國際競爭力,協和電廠將扮演重要角色;環團則認為,轉型再生能源更低碳,才能滿足企業零排放的需求。
基隆擬建第三工業區,工商界:電力決定產業投資前景
基隆市協和火力發電廠1、2號機已除役,3、4號機即將年滿退休,為因應未來用電需求,以及填補北東電網因為深澳電廠、核二除役的電力缺口,台電規劃將「基隆協和電廠」從燃油電廠轉為天然氣發電廠,為此研擬在基隆外木山海岸填海造地建設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
台電預估2025年北東電網電力缺口將達470萬瓩,從2017年推出更新改建計畫,數度闖關環評失敗,至今改建計劃已到3.0版本。魏雅庵認為,協和電廠可以滿足基隆產業發展的用電需求跟城市發展,基隆沒有多少6年可以等待。
目前基隆也正規劃第三個工業區,基隆商總理事長鄭錦洲喊出,「基隆要電、協和要建。」過去協和電廠供電先通往新北市跟台北市,但台電已經同意從電廠拉一條直供大基隆地區,對基隆發展有利,若基隆第三工業區要實現,一定需要協和改建,外界憂心協和電廠四接會影響航道,但協和電廠不會妨礙航線進出產業界才放行。
基隆工業區雖然僅有78家企業,卻都是上市櫃公司、用電量相當大,大武崙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陳麗香指出,「這些廠商沒有辦法承受停電,目前輝達也有意將第一個海外據點設在北部,應把握機會。」六堵科技園區理事長吳宗寶則補充,電力基礎建設有助供電穩定跟電網韌性,有電力才有產業,有助於投資計劃。
基隆工商代表認為,隨著AI時代來臨,足夠且穩定供電是關鍵。(攝影:莊閔茜)
四接2033年才完工,環團籲發展地熱等綠能更快
不過四接議題爭論不休多年,除了憂心鄰近軍港跟基隆港衝擊營運,也因為四接將位於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恐衝擊珊瑚、海洋生態。今日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也舉行記者會,召集人王醒之表示,協和四接填海造地的爭議至今已6年,中間涉及到太多沒有辦法被說服的疑慮。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表示,2023年統計北部用電720億度電,供電727億度電,基本上北部供需平衡。且光是北部地區,近期包括桃園大潭電廠在內的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將遠超過北部除役的發電機組,不會出現供需失衡。
環團認為,燃煤發電廠也會有溫室氣體污染,年合計1,221.1公噸空污,應轉型真正低污染的再生能源電廠,且在政府力推深度節能跟地熱,地熱發電目標更提早到2030年完成,將提供3.4GW(百萬瓩)電力。相較於協和四接需要填海造陸,要等到2033年才完工,再生能源更快速、更環保。
四接引發破壞生態以及漁權擔憂,距離海軍營區1.4公里、民宅400公尺。對此基隆區漁會理事長簡建輝表示,基隆漁業資源豐富,涵蓋沿岸漁業、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等,也是基隆主要產業,一開始四接開發漁會也存有疑慮,經過協調後,填地面積已經從29.5公頃減少到18.6公頃,最後剩14公頃,對漁業衝擊已經降低,指出漁民依賴海洋維生也注重海洋生態,既然已承諾做復育工作、東移方案也減少漁業影響,才改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