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台灣智慧能源週規模創新高 氫能與地熱等多元創能受矚目

EN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暨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Net-Zero Taiwan)本月18日至20日在台北舉辦,今(2023)年有1,275個攤位參展,吸引近2萬5,000名業者參觀交流,規模及人數皆創歷年新高,展出議題也緊扣淨零碳排國際趨勢,關注氫能、小型水力、地熱及海洋能的未來發展。

國際智慧能源週為台灣最大綠色能源產業展覽,今年規模又為歷年最大。(攝影:許祖菱)

主辦方外貿協會(TAITRA)和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GESA)表示,今年參觀業者數量較上屆成長25%,其中國際買主超過800名,相較去(2022)年成長1.5倍,前五大買主來源國分別為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越南,展現綠能產業成長強勁動能。

外貿協會表示,為因應各界淨零轉型的需求與綠色金融的趨勢,今年首度創立綠色金融館,從金融角度出發給予企業綠色轉型支持,加速零碳能源和新技術導入,進一步協助企業解決在節能減碳、碳盤查、融資上的疑慮或是未來稅務計算等問題。

台泥展現多元創能實力 發表儲能貨櫃EnergyArk

今年展覽關注多元創能,內容涵蓋光電、風電、氫能、地熱和海洋能。氫能是本次展覽亮點,台灣豪頓、聯華氣體公司都展出氫能相關技術設備;首度參展的台泥則在地熱、海洋能等展現多種綠能布局,結合本業低碳建材打造的儲能貨櫃「能源方舟」(EnergyArk)也在能源週首度亮相。

台泥研發的EnergyArk獲消防署及中科院認可。(圖片來源:台泥提供)

台泥表示,EnergyArk是全球第一個結合低碳建材與新能源,並獲得專利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的儲能櫃,能確保防火、隔熱、滅火,解決目前各界最關切的儲能火災議題,大幅降低營運風險。

台泥提到,EnergyArk 呼應全球氣候變遷課題,重視低碳與耐候性,儲能櫃材質導熱性較傳統金屬櫃體低,冷卻系統電耗較金屬櫃降低20至30%。且UHPC生命週期達100年,較傳統金屬櫃體可減少50%碳排。

因應國際碳稅機制 台達推DeltaGrid碳排管理系統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於今年10月試行,全球產業皆佈局綠色轉型提升競爭力,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在能源週展示「DeltaGrid」碳排管理系統,運維期長達10至20年,可助企業產出符合ISO國際規範的組織型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報表。

台達維運服務事業部經理楊志忠,向現場民眾說明最新能源管理系統。(攝影:許祖菱)

除了管理系統,台達電也展出年度新品電網級儲能系統「Magic Cube」,以10呎貨櫃為基礎,單位容量達1.4MW,便於運送、安裝,可依照案場彈性連接擴容串接,達到高能量密度容量,最佳化土地面積配置。

沃旭發表亞太離岸風電白皮書 籲強化區域合作

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Orsted)則在能源週首度發表亞太離岸風電白皮書,呼籲亞太市場強化區域合作,加快離岸風電建置速度。

沃旭首度針對亞太發表離岸風電白皮書。(圖片來源:沃旭能源提供)

沃旭指出,亞太地區對全球達成脫碳至關重要,全球有超過1/3加入RE100的企業總部位於亞太,對再生能源有大量需求,但亞太在全球供應鏈、物流、人才激烈競爭中面臨落後風險。

沃旭能源在白皮書中提出4點建議,包括擴大風場規模吸引投資、加速並簡化申請許可流程、創造長期價值而非僅著眼於價格、合作建立具競爭力的區域供應鏈。 

本次智慧能源週也舉辦多場國際產業論壇,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在淨零高峰論壇指出,中央政府2024年的總預算案淨零相關預算,相比2023年成長45.7%,達新台幣964億元,未來台灣政府將持續完善氣候法制環境,推動永續金融。
 

相關主題
風電高峰論壇邀集產官學 聚焦台灣風電本土化與國際布局
建構永續供應鏈研討會 聚焦東南亞綠電採購對策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