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成立泛官股綠電售電平台,卻遭中鋼集團總工會憂心變成另一個錢坑。(圖片來源:中鋼)
為解決企業買不到離岸風電的挑戰,在經濟部推動下,中鋼成立泛官股綠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但也引起中鋼集團總工會質疑,憂心將成為繼子公司興達海基後,另一個「綠能錢坑」。
面對工會的擔憂,中鋼集團火速回應,此舉是為了應對全球鋼鐵產業變化及碳費課徵,作為達成2050年碳中和的重要戰略。《RECCESSARY》整理中鋼投資台智電的來龍去脈,究竟工會的疑慮是什麼?以及政府官方、其他投資企業的最新回應。
中鋼工會在擔憂什麼?
回首中鋼投資的離岸風電的歷程,以結果來看,並不是相當順遂。中鋼2018年4月轉投資成立「興達海基」,從無到有完成6座100%國產化水下基礎、扶持國內20多家供應鏈廠商建立零組件產製技術能力。
不過在製作大型風機所需的水下基礎,興達海基的學習曲線不如預期,加上疫情與缺工問題造成成本大增;此外興達港的水深不足,無法做出大型風機所需的水下基礎,導致成立6年虧損64億元,因為連年虧損,傳出將在今年春節年後熄燈。
為什麼中鋼要參與成立台灣智慧電能公司?
當中鋼還沒走出興達海基的陰影,接著又參與經濟部主導的泛官股售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簡稱台智電)的成立,而台智電的出現,主要是為解決企業在離岸風電的採購難題。
由於企業購買離岸風電需具有國際信評,且須於併網前3~4年即簽訂鉅額企業購電協議(CPPA),由於採購期程長達20年,企業負擔沉重。因此經濟部推動成立泛官股售電平台,先購買一定比率的離岸風電3-1及3-2期綠電後,再以小量、短年期方式售予企業,協助企業購買離岸風電。
而經濟部長期持有中鋼一定股份比例,官營色彩濃厚的中鋼,在支持政府的能源政策無役不與。中鋼率先砸1,000萬元成立台智電,登記資本額25億元。經濟部指出,除泛官股公司參與外,已有6家民營企業,包括日月光、東和鋼鐵、長春石化、台達電等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表達入股合作,其他股東加入後,中鋼持股會調降、不會主導台智電。
中鋼工會憂心,台智電計畫統購長達25年,總金額高達5,500億元,將對中鋼財務造成不小壓力。工會憂心這項長期的綠電投資計畫可能會成為中鋼的「錢坑」,進一步影響公司財務狀況,並且重蹈興達海基的覆轍。
興達海基廠房。(圖片來源:興達海基)
經濟部回應:台智電有獲利能力,中鋼將合作其他企業降低風險
對此經濟部回應,「台智電一定會有獲利能力,才能吸引民間企業參與。」目前台智電掌握至少500MW(千瓩)企業購電需求,這些需求因為與泛官股售電平台合作,才有機會買得到國際供應鏈要求的離岸風電,完成其減碳目標。
股東除了可取得綠電外,也會在買賣中賺取一定利潤,且會在確認可行及風險下才進行採購,不會「高買低賣」,或是「買後無法消化」的狀況。
站在公司的立場,中鋼則強調,台智電的投資是中鋼為實現2030年減碳目標以及2050碳中和戰略的一部分。中鋼集團指出,台智電計畫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碳費衝擊,並為未來鋼鐵產業的綠色轉型提供穩定的綠電來源。
中鋼先期投資1,000萬元協助籌備成立台智電,儘管初期中鋼的持股比例較高,但2024年底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及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完成資金投入後,中鋼持股已降為50%,隨著後續潛在股東陸續參與台智電增資計畫,中鋼持股比例將調降至12.5%,並透過與其他企業合作,進一步分散風險。
經濟部表示,目前台智電掌握至少500MW企業購電需求。(圖片來源:iStock)
東和鋼鐵:風險可控、具有合理退場機制,願意投資台智電
除了中鋼,目前包括日月光、東和鋼鐵、長春石化、台達電等6家民營企業都表達入股合作的意願。
東和鋼鐵總經理黃炳樺接受《RECCESSARY》採訪表示,當初投資台智電的起心動念,是解決企業買不到離岸風電、案場難啟動問題。東鋼年用電高達12億度,更有RE30目標,台電的小額綠電無法滿足用電大戶的綠電需求,一定需要離岸風電,風電與光電占比需求上看6比4,甚至7比3;但他也給了但書,「在風險可控、具有合理退場機制下,願意投資台智電。」
離岸風電是台灣重要的綠電來源,尤其台灣經濟發展主力是高用電量的人工智慧(AI)與科技業,黃炳樺認為,台灣經濟發展需要離岸風電,但目前許多企業卡在信評等級不足無法購買,東鋼過去也跟離岸風電開發商洽談2年多仍未果,加上風電開發商沒有找到足夠BBB+以上信評的買家,也無法順利取得銀行融資,因此台灣離岸風電3-1、3-2期案場才無法動起來。
東和鋼鐵表達入股意願,總經理黃炳樺認為,台灣經濟發展需要離岸風電,但目前許多企業卡在信評等級不足無法購買,東鋼過去也跟開發商洽談2年多未果。(圖片來源:東和鋼鐵官網)
黃炳樺強調,如何讓企業獲得離岸風電綠電,並促使風電開發商啟動風場建置,將是台灣未來十年經濟發展的關鍵。他認為,經濟部推出的泛官股售電平台,已經是一個相對可行的解決方案,只要各方認同這些做法與概念,就可以在討論協商中達成最好的結果,並確保風險管控與退場機制的完善。
現階段東鋼願意參與並進行評估。黃炳樺認為,現階段不需要急於否定這一方案,也不必過度預測,投資台智電的流程將與一般企業投資類似,如果不滿意不投資即可,他表示,「如果最終認為不可行,民間企業也一定不會投資。」
由此可見,企業雖然有減碳的壓力,但對於綠電採購仍得評估其經濟效益。中鋼雖然是在經濟部主導下成立台智電,但後續平台怎麼運作、有多少民間企業真正入股台智電、甚至是相關退場機制,仍有許多疑問待政府與企業進一步溝通,才能夠讓離岸風電的綠電有更好的銷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