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跟能源管理是企業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圖片來源:iStock)
台灣電價3年漲4次,未來可能還有上漲空間,台電頻繁調漲電價,就連台積電都形容台灣已是全球據點電價最高的廠區。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祕書長許博涵表態,非常支持政府推動深度節能,他也認為企業須發展儲能、智慧能源管理,降低外部電力依賴,並建議政府推動「零碳產業園區」,準備好綠電、儲能、能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等機制再招商,讓企業根留台灣。
電價漲、碳費開徵,企業須考慮電力品質、有效節能2大項
過去台灣電價是走「福利國」路線,但近年國際燃料大漲,在經濟成長與淨零排放要求下,電價已經轉向務實,再加上2025年申報碳費、2026年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正式上路,企業須同時考量節省電費與減碳。許博涵表示,除了漲電價,台電其實也不斷調整尖峰離峰價差,如今價差已來到6塊,希望藉由「以價制量」解決尖峰負載挑戰,同時也能及早面對電氣化時代。
面對電價上漲、電力需求提高,許博涵認為,在綠能新時代中,企業須思考有沒有辦法把傳統設備轉變成生財工具,用來賺取電力尖離峰價差,且隨著設備、車輛電氣化與綠電使用推升,更需要一個智慧大腦,做好能源管理。
未來企業須從合理穩定供電品質、合理有效節能效果2大方向著手。他指出,過去很多半導體、電子與精密設備大廠為維持供電品質,早已投入裝置UPS不斷電系統,但更多廠商仍停留在啟用速度較慢的緊急發電機。
現階段也有許多技術能提高電網韌性,與再生能源互補,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副理事長許嫻音舉例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該技術具有基載電力、無燃燒反應安全性高的優勢,用地僅太陽能1%,發電量近5倍,且經由汽電共生設計,還能減省整體排碳45%。白話來說,相較於先儲電才可以使用、類似「水庫」的儲能系統,燃料電池可以當成穩定供應的「水井」,能夠快速啟動應用,適合作為備援電力使用。
救自己等於救電網」,企業藉由裝置儲能與能源管理系統,讓廠區變身成智慧微型電網。(圖片來源:iStock)
讓廠區變成智慧微電網,推動產業園區零碳戰略中心
許博涵認為,「救自己等於救電網」,企業藉由裝置儲能與能源管理系統,讓廠區變身成智慧微型電網,降低對外部電力供應的依賴,成為穩定電網的一環。
總統賴清德已推出二次能源轉型,2030年時再生能源將提升至30%。許博涵指出,再生能源為靠天吃飯產業,隨著離岸風電裝置量增加、極端氣候下水力資源難預測,儲能系統裝置量須上調到4.5GW至5GW(百萬瓩),分散式能源體系就是一個方向。
表後儲能有多面向運用,資通訊技術導入後,能用來維持用電品質、電力可靠度、電力零售、用電時段調配等,同時還可以改善台電區域性降壓問題,避免跳電事件發生。其中根據台電資料,配電事故停電次數從2012年的2.1萬次,2023年降到6115次。
目前台灣各大科學園區主要由政府管理,許博涵建議,政府應該要系統化管理整廠區能源,先規劃好低碳、綠電供應,全盤規劃儲能與能源管理,導入智慧廢棄物管理、循環資源再利用,打造「產業園區零碳戰略中心」,透過智慧綠電應用,建立亞太智慧零碳產業供應鏈,「這樣才可以留住廠商,讓廠商離不開台灣。」
零碳產業園區可整合智慧電網綠電基礎建設、儲能、智慧雲端、電動交通、廢棄物管理與智慧醫療。許博涵期許政府投入更多零碳產業園區示範應用,目前也持續與產業園區溝通,不過他也坦言,目前技術已完備,但綠電鋪設、管理辦法等還有許多調整的空間。
在永續工程面,台灣永續生態工法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瑞文也希望,能藉由生態工法打造環境、社會與經濟三面向建設,以社會共同利益創造綠色永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