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武漢老舊社區變身近零碳社區!屋頂光電如何實現社區、企業、居民共贏?

EN

一個對減排有利的決策,在找到企業和居民共同利益點的前提下才能推行。

在中國東部浙江省義烏市的一棟住宅樓上,技術人員正在測試太陽能板。在湖北省武漢市,北湖社區的居民將自家屋頂太陽能使用權轉讓給了一家電力公司。作為回報,他們在服務費上獲得了大幅折扣,並且改善了他們的公共屋頂空間。圖片來源:Xu Yu / Xinhua / Alamy

走進中國武漢市北湖街道的建設社區,會有一種現代與老舊的混合感——小區內最早的居民樓建於1987年,層高低樓距近,「老」得顯而易見;但同時,180塊嶄新的太陽能板在三棟居民樓頂整齊排列著,總面積約有550平方公尺,比一個標準籃球場還要大。

總裝置量為126kW(瓩)的太陽能板正在為小區地面公共設施供電,包括了樓層燈、道路燈、社區LED電子顯示器等,未來還能為19個充電樁、4個智慧垃圾回收箱、1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站供電。

建設社區實現了「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成了中國近零碳社區的範例。他們不僅做到了減少社區能源系統的碳排放,還同時做到「社區-企業-居民三贏」,為老舊社區的能源改造,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辦法。

如何「三贏」?

建立社區採用的社區-企業-居民「三贏」的模式具體是什麼?

在居民讓渡樓房屋頂的使用權給太陽能企業後,光電企業負責太陽能的投資、建設、營運、維護,透過發電、賣電獲得收益。物業與光電企業採取公共照明等公共區域用電設施託管模式,從後者直接購買屋頂太陽能所發的電用以滿足公共設施的用電需求,相比每度人民幣1元的商業用電,直接購買光電發電只需每度人民幣約5毛,能夠節省用電成本。

興建社區的屋頂分散式太陽能發電計畫。圖片來源:武漢市北湖街道

物業在降低用電成本後,每年可節省近人民幣5萬元,這些錢作為公共基金,計劃用於屋頂花園的改造,將逐步購置太陽能燈、雨水回收設施、共享種植箱等設施,進一步豐富居民的娛樂休閒生活。而居民則可以少繳一些物業費,進一步降低生活成本。光電板能為老舊屋頂隔熱擋雨,也改善了居住環境。社區居民王淑芳說,「有了屋頂太陽能之後,公區(公共基礎設施)用電也不用花錢了,小區公共配套設施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好。」

根據專案營運企業風脈能源,建設社區的太陽能項目於2023年4月初正式竣工投運,一年下來發電約7.63萬度。據測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9.3噸,減少灰渣排放量約12.1噸。在太陽能板累計約25年的生命週期內,工程總發電量可達250萬度,可節省標煤744.8噸。

探索不易

如果新建小區已經安裝了屋頂太陽能,則不存在需要與居民協商的問題,比較簡單;而在已建成的居民樓裝屋頂太陽能鮮見成功先例,建設社區的探索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與公共建築、工商業廠房、農村居民屋頂不同,在城市已建成小區中,一棟居民樓由許多住戶構成,樓頂的使用權問題尤為突出。根據建設部《城市異產毗連房屋管理規定》第六條、第七條規定,樓頂屬於全體業主所有。如果要安裝太陽能發電板,需要徵求全體業主的同意。

屋頂光電發的電歸誰用、怎麼用,發電收益如何分配,也是大難題。建構社區黨委書記李鍾介紹,在最終實施的方案之前,建立社區居委會曾提出多個版本的方案。

居民裝這個東西能獲得什麼?他為什麼要去支持這個事情?
他更想要的是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一些實惠。

- 李鍾,建設社區黨委書記

1.0版本全由政府承包,在社區所有樓頂滿鋪太陽能,追求太陽能安裝面積最大化,但在計算了太陽能的投資成本、實際的使用周期和成本回收週期後發現,項目的實際收益極低,投資成本無法收回,「經濟帳算不過來」。即便為提高太陽能使用效率、選擇在採光好的地方安裝太陽能板,但仍無法回收成本。

後來,居委會提出2.0版本,嘗試由政府與企業共同承包,二者五五分成,僅在採光面積好的地方安裝太陽能板,「這樣經濟帳剛剛算平。但政府要求在專案前期先拿投資收益,這對企業來說回收資金的時間被延後,企業擔心項目後期產生更多諸如居民反悔安裝太陽能等不可控的問題,因此也沒能達成最終合作意向。

在探討這兩個方案的過程中,社區聆聽了來自政府、企業、居民和智庫專家的各種建議,想法也逐漸改變了。 「在社區居民樓共享屋頂區域去做太陽能,它要既能算清經濟賬,又能算清社會效益賬。」李鍾說,「換句話說,居民裝這個東西能獲得什麼?他為什麼要去支持這個事? 他更想要的是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一些實惠。

因此,在最終版本中,建造社區選擇了全由企業承包的模式,物業直接和光電企業簽訂協議託管用電設備,由屋頂太陽能發電來滿足社區的公共設備用電需求。同時,太陽能板的鋪設位置也不再僅僅考慮面積大小甚至採光好壞,而是選擇在居民使用率比較低的一些區域,或者是樓頂結構產生的一些異形的區域去鋪設太陽能板,既為居民留了整面的屋頂空間以供晾曬,又能為居民隔熱擋雨,給了居民一個更好的屋頂環境。

王淑芳說,「太陽能板對屋頂起了保護作用。以前樓房漏水,現在有了太陽能板(遮擋)。而且現在下雨天我們還能上去乘涼、曬衣服。特別是回南天,下雨的時候衣服曬到屋頂的光電板下面,不佔家裡的空間。」

屋頂太陽能板的下方安置著晾衣架,供居民晾曬衣服。圖片來源:武漢市北湖街道

能否大面積複製推廣?

興建社區綠色改造的計畫背後,是筆者所在的環保機構「C40城市領導聯盟」(簡稱C40)與武漢市及建設社區所在的北湖街道的支持。 C40「綠色繁榮」專案經理姜婧婧指出,社區試點指出,社區試點能在大規模推廣創新的城市政策和設計方法之前提供樣本,打造淨零碳排放和以人為本、有韌性、有活力的社區試點示範項目,將為加速城市實現碳中和與永續發展提供獨特機會。

但要實現此模式大面積的複製推廣,依然任重道遠,需要社區、居民、企業多方面有相似的低碳願景和共同的努力方向。

社區居委會要花工夫說服居民同意讓渡屋頂的使用權來鋪設光電板,要挑選考核與社區合作的光電企業,溝通協調工作相當繁重。

不少人會擔心光電的安裝會導致房屋安全和漏水問題,還有人會擔心光電產生輻射影響健康的問題。在建立社區,這些疑慮都是由社區居委會反覆溝通、解釋、科普才真正消除的。

王淑芳說,「這(屋頂太陽能)是個新鮮事物,是我們的知識盲區。剛開始不理解,但透過秘書給我們宣傳講解、帶我們去黃陂區(的太陽能示範點)參觀、用輻射檢測儀進行測算後,我們覺得這個事情還是可行的,既沒有噪音,對生活也沒有負面影響,還能帶來好處。

社區居民李忠傑也表示,「社區工作做的很到位,前期的公示、徵求意見、簽字都做的很好,公開透明,我們都很支持。」

企業的合作意願同樣難能可貴。風脈能源的專案經理申佩佩指出,一個光電專案的營運週期約為20年,居民樓屋頂光電專案的獲利週期大概在15年左右,意味著專案的利潤微薄。 「但這個計畫兼顧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我們透過這個計畫也承擔了企業社會責任。往後如果說其他社區有意願繼續做這類計畫的話,我們也願意積極合作。」申佩佩說。

管轄建設社區的北湖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惠君介紹,建設社區的成功經驗已經開始逐步輻射到北湖街道及其所屬的江漢區,進而到武漢市其他各區和鄰市。 「第一,國家正在推行一系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我們可以將綠色低碳的概念融入到小區改造的過程中。」她說,「第二,老百姓能實實在感覺到太陽能帶來的好處,會更擁護、更支持專案推進。街道將繼續與C40合作,推廣老舊小區裝太陽能的專案經驗,幫助其他社區做好能源減碳。


※本文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最初發表於「對話地球」,原標題為〈老旧居民楼安装屋顶太陽能的“三赢”探索〉。

相關主題
台達電、富邦金都上榜!《時代》揭曉2024年全球最永續企業,蘋果、Google為何名次不佳?
川普欽定副手搭擋范斯是誰?曾稱電動車是騙局,反對無條件補貼再生能源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