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資料中心的用電需求,亞馬遜據傳正在洽談直接採購核電的合約。(圖片來源:亞馬遜)
人工智慧(AI)帶起的電力需求缺口,核能有可能填補嗎?
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據傳正在洽談直接採購核電的合約,且其他資料中心業者也有意跟進,積極與發電商接觸,外媒指,美國三分之一的核電供應商都在與科技業者討論,如何供電以滿足資料中心猛爆性成長的需求。
美國核電供過於求,微軟、Google都押注核能技術
《華爾街日報》1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亞馬遜旗下雲端運算服務公司AWS與美國最大核電業者「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即將在近期達成購售電協議,而今(2024)年3月,亞馬遜已經先投入6.5億美元(約新台幣213億元),買下泰倫能源(Talen Energy)位於賓州園區裡一個使用核能的「庫姆斯資料中心」(Cumulus data center)。
星座能源在美國擁有14座核電廠,規模占全美的五分之一,公司執行長多明計斯(Joseph Dominguez)表示,包括賓州、伊利諾州等許多地區的電力供過於求,讓資料中心有足夠發展空間。
其他包括「大眾服務企業集團」(Public Service Enterprise Group)、Vistra等美國大型能源供應商都發現,不少科技業對核能需求逐漸增加。Vistra執行長柏克(Jim Burke)透露,科技公司主動與發電商接觸時,會表明需求是「該電廠所有可用的電力」。
科技業偏好既有核能的原因,除了不會有風力、太陽能的間歇性供電問題,也不須再搭建新的電網基建,省去額外的輸配電費用,其規模又可立即滿足正在蓬勃發展的資料中心電力需求,而且核電碳排遠低於煤電,也有助於達成減碳淨零目標。
看好核能前景,有科技業者乾脆直接投入資源開發新電廠。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及其能源公司TerraPower正在開發新一代核電廠,最快2030年投入營運,而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則一口氣挹注3.75億美元(約新台幣123億元)給核融合新創Helion Energy,另外,Google也投資核能新創TAE Technologies並進行技術合作。
比爾蓋茲旗下核能公司TerraPower於6月初在懷俄明州建造第一座核電廠。(圖片來源:gatesnotes)
科技業找核電廠合作的隱憂:電價漲、拖累減碳進程
不過與現行核電廠的合作方式,未來可能導致電價上漲。美國公共事業控股公司艾索倫電力(Exelon)與美國電力(American Electric Power)日前向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提出抗議,不滿亞馬遜的庫姆斯資料中心使用核電卻沒有支付輸電費,且預期其中1.4億美元(約新台幣46億元)的成本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核能碳排低且發電穩定性高的優勢,讓不少科技公司擁抱核能,但美國電力研究院(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認為,便宜的天然氣發電才是核能的替代方案,但天然氣屬於化石燃料,未來仍有可能拖緩科技業減碳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