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執政週年!非核家園推升再生能源需求,為何專家說別靠便宜進口電力?【分析】

(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在5月17日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圖片來源:pixabay

本週是總統賴清德就職一週年,他在520演說中談及包括氣候變遷、健康促進與社會韌性3大重點。近期台灣能源轉型邁入新里程碑,核三廠2號機40年運轉執照到期,已於17日安全停機,進入非核家園時代。

核三2號機的裝置容量為95.1萬瓩、發電占比約3%,停機後由燃氣機組、再生能源補上,然而外界仍關注供電穩定與空氣污染議題,以及能否滿足產業界對於低碳電力的需求。《RECCESSARY》進一步訪問專家與再生能源企業,提供台灣能源政策的方向建議。

企業低碳電力需求提升,今年綠電占比估15%

核電關閉後,台電已經規劃今年將有近50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陸續加入供電行列,再加上再生能源、抽蓄水力及負載管理等調度手段。不過少了低碳電力核能,也引發民間對於電力碳排的疑慮。

泓德能源觀察,隨著台灣加速邁向淨零轉型,企業用綠電不再只是自願選擇,而是攸關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如今全球大型企業相繼宣布RE100再生能源倡議承諾,加上歐盟等國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供應鏈勢必得加速因應,預期企業對低碳電力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

()

2024年台灣電力結構仍有8成左右來自於化石燃料。(圖片來源:台電

根據台灣的能源規劃,目標是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將燃氣占比提升至50%、燃煤降至30%,再生能源提高到20%,距離達標還有一段距離。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總監、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趙家緯表示,預估今年綠電比例可以上升到15%,雖未達成原先預計的20%目標,但再生能源裝置量仍逐年增加,煤炭發電比例也有所下降,有助改善空氣污染。

根據賴清德總統的520演說,台灣PM2.5年均濃度已經從2015年的21.82 μg/m3(微克/立方公尺),下降至12.8 μg/m3。趙家緯指出,「非核不代表空氣品質下降、供電不穩。」

趙家緯點出,2015年台灣核能占比高達16%,但全年只有3分之1天數維持供電穩定的「綠燈」。相較之下,2023年有357天備轉容量率超過10%,穩定性大幅提升。

電網建設需跟上綠能發展,強化「能源安全」課題

不過能源業者也點出電網未來的挑戰,隨著能源轉型加速,電網穩定跟系統韌性重要性不可忽略。泓德能源指出,在核電除役、再生能源占比快速拉高的情況下,電網要維持即時供需平衡更具挑戰。近期像是西葡大停電、高雄科學園區跳電這些事件,都凸顯穩定供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科普解析西葡大停電:再生能源搭配儲能,如何穩住電力系統?

核電停機後,台電將藉由燃氣機組、再生能源補上95.1萬瓩的用電缺口,外界也關注過度仰賴進口天然氣的風險。趙家緯表示,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在能源轉型期間提高天然氣占比作為過度方案,「短期無可避免使用」,但他也認為,天然氣使用高峰期愈短愈好。

以2050年淨零路徑來看,趙家緯預估到2030年前天然氣占比都會達到50%以上,2030年後逐步往下,2035年降到40%。2050達到32~39%。趙家緯指出,賴清德也提及「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對於外界關注的天然氣海運輸送的風險,他認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也應一起商議能源安全議題。

他點出,社會需要共同面對「能源安全議題」,在政策執行面上,即使核電延役修法成功、核三重啟公投通過,核電廠依舊需要經過安全檢查,短期內不可能重新啟用,因此需要共同研究商議哪些能源最適合台灣。

另一方面,為因應日益成長的再生能源發電量,泓德能源呼籲,政府需強化儲能基礎建設,協助調節間歇性能源的供需落差,確保電網穩定運作,也可藉由儲能搭配再生能源的政策機制,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加速整體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總統在520執政周年談話指出,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將確保供電穩定並開發多元綠能。(圖片來源:總統府)

總統在520執政周年談話指出,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將確保供電穩定並開發多元綠能。(圖片來源:總統府

專注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而非期待進口電力

隨著天然氣發電占比下降,未來需仰賴更多的新興低碳能源與再生能源。趙家緯提到,近幾年台灣再生能源產業因為弊案或是成本上揚等因素,社會接受度降低,再生能源的正面價值並沒有被大眾關注。
 
他舉例,德國過去建置陸域風機也面對許多瓶頸,但在俄烏戰爭後,德國為了迅速擺脫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政府重新審視再生能源發展限制,最終綠電裝置提升2到3倍。趙家緯認為,台灣並非買不到太陽能板、也有外資持續投入離岸風電,只是這一年來政府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協助較少,台灣作為亞洲離岸風電先行市場,政府應評估提出更多的預算支持。
 
他認為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有其必要性,是讓台灣離岸風電維持競爭力的關鍵,但相關進展也停滯。趙家緯坦言,政府應專注在太陽能、風力發電,而非期待便宜的再生能源進口電力,反而不利本土綠能發展,「給予業者錯誤的政策訊號。」

延伸閱讀》浮動式風電示範計畫喊卡,業者呼籲:朝共同示範、整合海洋能推進
 
若要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政府內部的溝通效率也要提升。趙家緯建議,需要有專職政委來處理能源的跨部會協調問題,不然容易產生矛盾,一方面提高減碳目標,但再生能源裝置量並沒有追上。
 
現階段太陽能發展面對鄰避效應,國際離岸風電市場遇上通膨,國內發展也敲警鐘,丹麥離岸風電葉片製造商維特斯退出台灣市場,衝擊台灣風機葉片國產化,天力離岸風電22日宣布裁員470人。
 
當台灣轉型到非核家園,政府雖強調免擔心空污與供電課題,但如專家建議,政府仍需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支持力道,並正視能源安全挑戰,才能真正確保供電穩定與能源轉型。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