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是東協國家獲得外國投資的重要潔淨能源。(圖片來源:iStock)
東南亞國家潔淨能源前景看好,吸引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的大量公共投資。跨國調研機構零碳分析(Zero Carbon Analytics)20日發布報告指出,東協5國的跨國再生能源計畫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成長,其中在類型方面,太陽能及電網的投資相對較少。
東協潔淨能源蓬勃發展,印尼獲最多跨國投資
報告針對東協5個主要國家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在2013年至2023年與各自投資國的清潔能源合作計畫進行分析。其中,印尼獲得的資金最多,總金額達35.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60億元),依序是泰國的13億美元(約新台幣390億元)、越南為6.94億美元(約新台幣208億元)。
而投資國的排名,以中國為首,總投資額超過27億美元(約新台幣810億元),其次是日本的24.4億美元(約新台幣732億元),第三為韓國的5.83億美元(約新台幣174億元),澳洲則相對較少5,1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而這些國家與被投資國資金分布狀況如圖1。
圖1、2013年至2023年,東協5大主要國家與各自投資國的潔淨能源合作項目資金。(來源:零碳分析)
如果以能源類型區分,水力發電獲得的投資金額為22.6億美元(約新台幣678億元),其次是地熱的15.8億美元(約新台幣474億元),第三則是風力發電,總金額為14.3億美元(約新台幣429億元),而太陽能投資額2.64億美元(約新台幣80億元),金額相對較低。
零碳分析在報告中指出,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投資潛力仍尚未被完全開發,尤其當地技術成本下降,部分國家的太陽能價格已經低於生質能。零碳分析石油與天然氣研究員Amy Kong在公布報告的研討會上表示,隨著浮動式光電等新興技術的興起,未來還有快速成長的機會。
水力發電投資總額最高,地熱與風能分列二、三位
而將投資國與能源類型進行匹配後發現,中國主要投資水力及風力;日本則是水力及地熱;韓國則以水力為主。而儘管中國是太陽能霸主,但在東協5國的公共投資上,占比較日本低,詳細分布如圖2。
圖2、投資國與能源類型匹配圖,中國主要投資水力及風力;日本則是水力及地熱;韓國則以水力為主。(圖片來源:零碳分析)
報告預估,東協電力需求將在2030年底前成長41%,而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在2035年底前暴增300%至500%,而東協電網(APG)將扮演重要角色。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東協研究中心與東南亞氣候變遷協調員席亞(Sharon Seah)在研討會中表示,看好馬來西亞擔任今年東協主席國,預料東協電網將會有所進展。
東協峰會即將在26日登場,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在事前不斷強調,東協電網、潔淨能源、碳市場的合作都將是峰會重要議題。在美國總統川普接連退出國際氣候組織,又打算對東南亞太陽能設備出口祭出高額關稅的情況下,東協年度領袖會議會達成什麼共識格外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