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求助全球領域專家以強化先進核能研究.(圖片來源:iStock)
新加坡目前的電力結構尚無核電,但未來不排除發展納入,政府為評估第4代先進核電技術的可行性,已規劃展開為期一年的研究計畫。此外,新加坡近半年來頻繁與歐美國家建立核能合作夥伴關係,也透露出有意發展低碳核電。
星國廣招能源專家,聚焦第4代先進核能
隨著資料中心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新加坡的電力需求持續攀升。為兼顧能源供應與減碳目標,政府去年底公開招標,尋求核能領域專家提供建言,特別關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高溫氣冷反應爐(HTGR)、熔鹽式反應爐(MSR)等第4代核能技術。這些技術具備體積小、安全性高等特點,被認為更適合地狹人稠的新加坡。
上月投標截止後,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共收到24份申請,包括英商奧雅納新加坡分公司(Arup Singapore)、南韓現代建設(Hyundai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新加坡盛裕集團(Surbana Jurong Consultants)、德國TUV SUD,以及跨國顧問公司安侯建業(KPMG),預計將篩選出10名候選者進入下一階段。
新加坡政府2012年曾公開表示,認為當時的核能技術不適合該國發展,因此暫不考慮興建核電廠,而是透過學術與教育掌握核能知識。然而,隨著技術演進,當局開始重新評估核電的可行性,並加強與國際間的核能交流合作。
隨著資料中心等高耗能產業快速發展,新加坡的電力需求持續攀升。(圖片來源:iStock)
東南亞紛投入核能發展,專家提醒成本風險
近半年來,新加坡積極拓展國際核能合作,先後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典建立夥伴關係,並與美國簽署俗稱「123協定」的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為雙方在核能安全與部署奠定基礎。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EMA)表示,政府委外進行的研究計畫,也正是基於這些跨國合作而展開。
在向聯合國提交的最新一輪國家自定貢獻(NDC)中,新加坡強調,目前尚未決定是否發展核電,但將持續提升相關技術能力,並借助國際先驅專家們的意見,為未來可能的能源轉型做好準備。
核電在東南亞逐漸受到重視,包括越南、菲律賓、泰國和印尼等國,都希望採用核能降低碳排放。不過實際要發展核電挑戰重重,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顧問豪柏(Grant Hauber)就警告,目前SMR的技術尚未商業化,且成本與風險仍高,各國應審慎評估,以免貿然投入,成為技術試驗的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