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k/standret)
新加坡碳交易平台「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limate Impact, CIX)執行長拉森(Mikkel Larsen)16日出席新加坡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舉辦論壇,談到他認為轉型碳信用(transition credits)定價應從每噸30美元(約新台幣970元)起跳,才有助於帶動燃煤電廠提前退役,同時確保綠能轉型的公正性。
東南亞燃煤電廠除役成本高 CIX代表主張加上過渡時期支出
東南亞眾多燃煤電廠是氣候變遷的主因,卻也為當地貢獻近一半的電力,甚至有些才剛興建完成,因此要求提前除役需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近幾年,金融圈開始討論一種新的碳信用形式,將燃煤電廠提前退役所獲得的減排量轉化成碳信用,藉此為淘汰燃煤電廠提供資金,同時加快能源轉型腳步,而部分研究者認為,這類型「轉型碳信用」的價格應該訂在每噸14美元(約新台幣452元),才能達到效果。
拉森16日在GenZero舉辦的論壇上表示,「如果把所有成本都加上去,所有低於30美元的計畫,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切實際的」。
CIX執行長拉森(中)出席GenZero舉辦論壇。(圖片來源:GenZero)
他認為,過去研究建議的定價較低,是因為只考慮替代電力的成本,而不包括過渡時期額外的支出,例如,配合間歇性光電及風電需要的儲能設備,其安裝成本可能占最終價格的「很大一部分」。
轉型碳信用尚不普遍 專家提醒其破壞碳市場風險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國際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在去(2023)年的報告中指出,提前5年關閉一座1GW(百萬瓩)的燃煤電廠,每噸減排成本為11至12美元(約新台幣355至388元),預估每GW的融資缺口為7,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6億元)。
CIX曾參與轉型碳信用試點,為菲律賓兩座燃煤發電廠提前退役提供資金,拉森透露,碳信用價格往往「高到令人意外」。
據新加坡《商業時報》、《Eco-Business》,轉型碳信用在市場還不普遍,原因之一是缺乏永久性(permanence),也就是減碳效益無法長期維持,另外也有專家認為,淘汰燃煤電廠產生的大量碳信用可能破壞自願性碳市場的穩定性。
拉森在會中建議,政府應該採取行動購買轉型碳信用,並且制定相關政策,以便在合規市場上被接受,並推升價格到至少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