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投資、貿易暨工業部部長東姑賽夫魯19日說明最新綠色投資策略,希望吸引新台幣2.3兆元投資。(圖片來源:東姑賽夫魯臉書)
為了發展綠色經濟,馬來西亞政府誓言在2030年前大幅提升綠色投資至3,000億令吉(約新台幣2.3兆元),除了爭取國家預算提供誘因,也持續推進碳稅政策,以「胡蘿蔔」與「棒子」並行的方式,加速實現國家永續目標。
大馬政府拚2050淨零,估綠色投資貢獻6千億GDP
投資、貿易暨工業部(MITI)19日公布綠色投資策略(GIS)目標,對比2017至2023年只吸引400億令吉(約新台幣3,117億元),等於要在6年內成長7.5倍,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坦言目標相當激進,但如此才能在2050年達到淨零。
要如何打造馬來西亞成為綠色投資者的首選?東姑賽夫魯表示,預計在即將提交的2025年度預算案中爭取更多資源,除了協助中小企業加快轉型,也將擴大投資及融資範圍,不僅僅是再生能源與電動車,儘管那是目前最主要的投資來源,未來也希望提升外國投資比例,尤其目前65%的投資都來自外國業者。
投資、貿易暨工業部預估,綠色投資策略將為該國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800億令吉(約新台幣6,235億元)、創造35萬個高技術工作機會。
東姑賽夫魯表示,即將提交的2025年度預算案將擴大綠色投資及融資範圍。(圖片來源:東姑賽夫魯臉書)
碳稅對產業衝擊大,大馬政府不敢貿然行動
東姑賽夫魯認為,刺激綠色投資應該採取「胡蘿蔔」與「棒子」並行的方式,為企業創造公平且透明的商業環境,而棒子將以徵收碳稅為主,且先從高碳排產業下手。
他表示,如果不實施碳稅,企業就沒有動力減碳,且多數已開發國家傾向徵收碳稅,因此該部正與財政部、自然資源與環境永續發展部討論,但還需要至少1年時間準備,所以確定不會納入2025年度預算中。
東姑賽夫魯以製造業為例,其中一個子產業的碳排就占國家整體碳排的25%,為了避免碳稅政策突然上路讓大家手忙腳亂,而且轉型減碳墊高企業成本,短期內競爭力變差,所以他承諾「如果採取嚴格的方式,我們會確保企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