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生質燃料商BAC RE將在丹絨浪沙港建造一座生質燃料基地。(圖片來源:丹絨浪沙港務公司)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攜手推動的柔新經濟特區(JSSEZ)即將迎來一座生質燃料基地,預計每年處理35萬噸生質液化天然氣(Bio-LNG)。開發商強調,這項跨國合作已獲部分資金挹注,預計帶動15億令吉(約新台幣110億元)規模的綠色投資。
初期鎖定生質液化天然氣,後續擬增生質甲醇
馬來西亞生質燃料商 BAC Renewable Energy(BAC RE)、新加坡樂意集團(Dovechem Group)與丹絨浪沙港務公司(Tanjung Langsat Port Terminal,TLP Terminal)已於6日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柔佛州建設「BAC RE東協生質燃料儲存及出口中心」(BAC RE Asean Biofuels Storage and Exporting Hub)。
根據協議,BAC RE將負責開發工作,樂意集團提供土地且接手營運,而由柔佛州政府掌管的柔佛機構(Johor Corp)旗下丹絨浪沙港務公司則處理港務工作。
計畫將分兩大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初期每年可生產與處理約3萬3,000噸生質液化天然氣,儲存量7,500立方公尺,後續逐步提升至35萬噸,建造成本約1.5億令吉(約新台幣11億元);第二階段將擴大產品服務範圍,新增生質甲醇的儲存與處理。
BAC RE與Dovechem Group及TLP Terminal高層在6日舉行簽約儀式。(圖片來源:BAC RE)
大馬擁豐富生質能原料,盼新建中心助航運脫碳
馬來西亞棕櫚油產業每年產生大量生質廢棄物,為生質液化天然氣發展提供豐富原料。BAC RE預估該地區生質燃料供應量可達330萬噸,並寄望儲存及出口中心的設立能促進船隻採用,共同實現船運業脫碳目標。
BAC RE董事哈斯諾(Hasnoel Ramly)表示,選擇丹絨浪沙港作為樞紐,主要考量其戰略位置。該港口不僅是柔新經濟特區三大港口之一,還鄰近麻六甲海峽及全球最大船舶加油港新加坡,具備優勢。
哈斯諾認為柔新經濟特區的激勵措施將加速生質燃料發展,並看好該基地可建立產業生態系、創造商機,預計吸引綠色技術與工程相關投資,規模可望達到12億至15億令吉。
馬來西亞大片棕櫚樹為發展生質燃料提供充足原料。(圖片來源:iStock)
此外,馬來西亞為了吸引更多外資,去年底在柔佛州設立馬來西亞投資促進中心(IMFC-J),並啟動「柔佛超級通道」(Johor Super Lane)計畫,以簡化監管與審查流程。其中,生質燃料相關提案已獲選為首批5大試點計畫之一。
資料來源:Edge Malaysia、The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