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新聞

科技

2025-01-15

建材可年吸166億噸碳!儲碳建材市場崛起,研究揭碳封存潛力爆發關鍵

建築材料也能化身碳匯,且碳封存潛力不容小覷。最新研究顯示,儲碳建材每年可從大氣中移除166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人為碳排放總量的50%。專家指出,建材的產量規模是其除碳潛力能否充分發揮的關鍵。
2025-01-10

資料中心永續需求增》格斯科技推兩用型UPS鈦酸鋰電池模組,使用壽命長達20年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的蓬勃發展,高階資料中心建設的需求愈加迫切,考量到穩定性、經濟性與安全性。格斯科技推出兩用型鈦酸鋰電池(LTO),電池使用壽命不僅更長,還兼具不斷電與削峰填谷功能,盼加入資料中心更高效永續。
2025-01-07

台灣碳移除技術登國際!友特濃縮入選美XPRIZE碳移除大賽百強,這家公司特別在哪? 

來自台灣的友特濃縮顧問(YOUWAN)的碳移除技術,可以選擇性吸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最後濃縮並轉化為碳產品,獲選美國非營利組織XPRIZE的碳移除大賽100強隊伍,更被認為是少數具有經濟效益的碳捕捉技術。
2025-01-06

台灣大砸逾1億投資印尼最大停車科技公司Soul Parking!串連USPACE、WeMo,助東南亞交通減碳

台灣大哥大插旗東南亞智慧移動市場,6日宣布,與策略夥伴AppWorks、USPACE共同投資超過新台幣1億元,參與印尼最大停車科技公司Soul Parking的A2輪融資。
2025-01-03

「儲能新勢力」熙特爾9個月營收打贏1整年,「電池癡漢」為何押注儲能?

熙特爾以AI調度軟體、在地化生產及一站式儲能服務,克服安全與經濟挑戰,搶占台灣表前市場,佈局表後應用及虛擬電廠,抓住儲能市場未來商機。
2024-12-25

讓陽光變成減碳好幫手!中研院林麗瓊談奈米光觸媒與淨零排放的挑戰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中研院數理科學組院士林麗瓊在踏入材料研究十多年後,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林麗瓊主要專注於奈米材料的研究,面對氣候變遷,她以自己的志業為起點,從奈米材料結構著手,研究人工光合作用,為減碳貢獻一份心力。
2024-12-12

直擊台達首座MW級水電解製氫測試平台!拚2026年量產,如何把氫能成本壓到甜蜜點?

為超前部署低碳能源,台達12日啟用全台首座MW(百萬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位於台達台南南科二廠的淨零科學實驗室。台達氫能事業部總經理蔡文蔭表示,目前再生能源製氫成本為每公斤6美元(新台幣195元),期許未來透過提高製氫效率、降低綠電成本,目標中期製氫成本可以降到每公斤3美元、長期降到2美元以下,更期許攜手台灣國家隊進軍國際。
2024-12-11

AI與永續能源如何雙贏?科技業巨擘齊聚巴黎共議,IEA全球大會6大結論一次看

人工智慧(AI)為人們帶來更便捷的生活日常與科技發展,然而伴隨而來的是更龐大的電力需求。國際能源總署(IEA)4~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能源與AI圓桌會議,探討AI與能源的關係,盼能分析風險並找出解決之道。
2024-12-10

冰島有望成「太空太陽能」首個接收國?新創押注馬斯克的星艦解決成本困境

英國新創太空太陽能和冰島能源公司雷克雅維克也在今年10月簽署協議,使冰島在2030年可望成為全球第一個接受來自太陽能發電站電力的國家。
2024-12-04

永續能源新勢力!台灣5家新創揭密氫能、河川、儲能與散熱解決方案

Meet創業小聚邀請研發小水力發電技術的恆水創電、將工業副產氫氣轉化成穩定電力的氫豐綠能、利用新型碳材作為鋰電池的台灣碳材、應用新型陶瓷鋰電池提升耐熱抗壓的源綠科技、客製化綠電購售幫助企業碳中和的天能綠電等5家新創與企業,分享如何滿足市場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1 2 3 4 5 6 7

立即訂閱RECCESSARY電子報,掌握全球熱門綠能話題。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