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
2024-12-09
COP29落幕,中國將成全球氣候領導國?你該知道的3個未來關鍵轉捩點
今年的COP29在主要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下落幕。談及本次 COP 的核心關鍵重點只有一個:資金,也就是氣候融資目標,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可謂是「毫無投資報酬率」的支出,過往也在推動上持續分歧。本文整理影響關鍵領袖決議天秤之三大關鍵。
2024-12-09小屋頂光電最高補貼30萬元!衝刺綠電、建築淨零好處多?環團、光電業者提2建議
台灣太陽能裝置以屋頂型為優先,在中央公有屋頂示範、校園光電跟進下,屋頂型太陽能裝置量已經在今年3月提前達成目標來到8.76GW(百萬瓩)。然而家戶小屋頂光電還有成長潛力,經濟部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瞄準1000平方公尺以下私有建築,每瓩獎勵3,000元、每案最高30萬元補助,地方政府可加碼補貼,盼衝刺台灣再生能源裝置量。
2024-12-09Google、NVIDIA黃仁勳都插旗!越南成AI資料中心新熱點,耗能與經濟如何共贏?
數位經濟在東南亞蓬勃發展,隨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資料中心市場逐漸飽和後,科技巨頭將目光轉向越南,布局人工智慧(AI)相關基礎設施。Google宣布將於2025年4月在越南設立辦事處,而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計劃在越南設兩座AI研發中心與資料中心。
2024-12-09【更新】國內碳權首筆交易出現,這家公司砸10萬元買下台北101汰換燈具專案
國內碳權交易已經正式啟動,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建立資訊公開交易平台足以改變市場,碳定價機制啟動後,企業擴廠都需要考慮碳權、是否需要減碳設備等等資本支出,也能促進產業投入減碳換取額度。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自10月2日啟動後,兩個月後迎來第一筆交易。
2024-12-06台灣大助台江廢魚塭變藍碳庫,首創「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為何特別?
提升自然碳匯是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策略。台灣大哥大昨(5日)宣布啟動「藍碳紅樹林復育計畫」,明年起在台南台江國家公園的廢棄魚塭種植3,000棵紅樹林,並打造兼具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示範基地。這項為期3年的「紅樹林複合式養殖負碳技術」實驗預計每公頃每年可吸收77公噸二氧化碳。
2024-12-06泰國車市低迷!政府祭油電車減稅優惠,前提車廠需加大投資與本地化
為促進電動車發展,泰國政府4日通過新稅制,對油電混合車(HEV)和輕型油電混合車(MHEV)提供有條件消費稅減免。同時,由於整體車市增長放緩,純電動車(BEV)為主的EV3激勵措施也將延長,以幫助車廠度過低潮期。
2024-12-06計劃來場綠色旅行?旅遊網站Tripadvisor揭曉2024全球最永續旅遊城市
度過疫情年的時期,愈來愈多人開始重啟國內外旅遊,同時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人們的旅遊觀念也在悄然轉變,並更加重視對環境的愛護與尊重。
2024-12-06歐盟CBAM來了!哪些高碳排產業納管?台灣企業影響衝擊一次看
歐盟首開先例祭出「碳關稅」,2023年10月1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生效、2026年正式實施,引發企業爆發碳焦慮,甚至各國紛紛跟隨歐盟,研擬自家的碳關稅制度。為協助企業掌握全球碳排放的貿易新規,《RECCESSARY》特別整理歐盟CBAM的進展與企業的因應之道。
2024-12-05大馬2027年起量產永續航空燃料,「廢食用油」為何是影響供應關鍵?
馬來西亞政府目標在2027年開始生產永續航空燃料(SAF),希望藉由豐富的自然資源幫助拓展生質能版圖,但有調研機構分析,當地棕櫚油原料主要以出口為導向,而有機會取而代之的廢食用油可能供不應求,凸顯當地生質能原料供應面臨龐大壓力。
2024-12-05【分析】砂拉越領跑大馬綠色革命!新設氣候變遷中心,如何靠綠氫、碳捕捉拚經濟成長?
「砂拉越將成為東協的能源中心,我們將把再生能源電網與東協串聯。」馬來西亞砂拉越總理阿邦佐哈里(Abang Johari)曾信心滿滿提到,砂拉越有潛力成為「東協電池」(Battery of Asean),滿足東南亞鄰國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並將綠氫、碳捕捉視為綠色成長雙引擎。究竟它有什麼條件做到綠電出口?目前的發展與挑戰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