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項目頻惹議 福斯、道答爾尋思自產碳權

EN

隨著全球淨零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企業設定其減碳目標,並且投資碳抵銷項目,值此之際,若干公司開始自行發展減碳項目,盼藉此取得碳權,包含福斯汽車(Volkswagen)、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葛蘭素史克藥廠(GSK)皆在此列。

碳抵銷係指企業購買碳權以彌補其碳排放,藉此挹注資金協助減碳項目發展,然而,由於部分減碳項目的品質不佳,復以大多數項目皆位於開發中國家,引發大眾對於剝削問題的質疑,導致現有的碳抵銷市場面臨龐大壓力,大型企業參與的碳抵銷計畫屢屢受到環保人士以及投資人的放大檢視。

環保團體認為,企業大幅依賴碳抵銷將形成「洗綠」(greenwashing)的嫌疑,甚至導致企業對於直接減碳的意願下滑,因此經營減碳項目的產業人士普遍有一共識,即確保企業不會因依賴碳抵銷而放棄或是推遲減碳行動。

以企業的觀點來看,跨國製藥大廠葛蘭素史克藥廠便指出,碳抵銷為一項重要工具,可以讓自然與氣候相關的項目取得所需資本,該公司認為,不應當因為碳抵銷不完美,便因此退出市場,反而應該精益求精,使之優化。

碳抵銷專家認為,相較於向減碳項目開發商購買碳權,企業若能擁有自己的減碳項目,便能更好地管理該項目的品質以及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葛蘭素史克亦認同此觀點,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因此欲透過自行發展減碳項目、自行生產碳權,以抵銷難以擺脫的碳排放,該公司估計,在2045年前都將持續使用碳抵銷。

葛蘭素史克長年來皆倚重印尼沿海地區的紅樹林來進行碳捕集,其與減碳項目開發商First Climate合作,欲協助爪哇恢復2,500公頃的紅樹林,透過向後者提供資金,葛蘭素史克預計每年能從該項目取得逾14萬單位的碳權。此外,為了抵消碳排放,該公司計劃每年生產200萬單位的碳權,預料未來將持續發展其它減碳項目,以取得日後所需的碳抵銷。

另一家自產碳抵銷的企業為德國的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根據福斯汽車的藍圖,該公司計畫在2030年前每年生產4,000萬單位的碳抵銷,並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排放。目前該公司的碳排量約是葛蘭素史克的30倍之多。

福斯汽車所設定的目標佔去年全球公司購買與抵銷排放量的25%,約為1.55億單位。

為了自行生產碳抵銷,福斯汽車與減碳項目開發商合作,發展出自身的碳權計畫,名為「Volkswagen ClimatePartner GmbH」,旨在抵銷該公司在歐洲生產電動車所造成的排放,據悉,目前已有八個項目在運作中,包含森林和熱帶草原的保護計畫等,預料能在2025年產出第一批碳權。

另外,石油產業亦跟上了這波潮流。道達爾能源計劃每年挹注一億美元的資金,資助以自然為基礎的減碳項目,諸如森林保護、再生農業維護、濕地維護等,希冀能擁有自己的天然碳匯(carbon sink),並且自2030年開始,每年吸收500萬至1,000萬噸的二氧化碳,該公司指出,現在投資碳抵銷項目是好的起步,預計可以在五年後產生品質優良的碳權。

除了上述三間企業外,殼牌石油(Shell)、雪弗龍(Chevron)、巴克萊銀行(Barclays)、拜耳製藥(Bayer AG)也加入了自產碳權的行列,這些企業漸漸將目光及資金轉向減碳項目,陸續開始投資造林、紅樹林保護等氣候解決方案。

根據聯合國「擴大自願性碳市場工作組」(Taskforce on Scaling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簡稱TSVCM)的預測,碳抵銷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擴大至500億美元,意味著將在十年內成長200倍之多,後市發展仍值關注。

相關主題
Back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