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成員國與歐洲議會18日針對碳市場改革達成共識,未來將會把建築物的供暖以及道路運輸產業都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並且會逐步取消免費碳排放配額,以加快減排速度。
依據EU ETS的「排放者付費」(polluter pays)原則,歐盟會給予發電產業以及鋼鐵、水泥等高能源消耗產業免費的碳權配額,讓其得以彌補其碳排放。不過,為了確保企業減排,並投資於更加環保的技術,歐盟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免費配額,以確保其邁向碳中和的最終目標。
各成員國代表與歐洲議會於上周末進行了馬拉松式的協商,最終在18日取得共識,預計將擴大碳市場範圍。歐盟原本預計在2030年之前,要以2005年的排碳量為基準,將EU ETS各產業的碳排放減少43%,不過歐盟最新的決策已把目標提高至62%。
會員國與議會原先針對免費配額的淘汰時程表各執己見,最終決議在2030年淘汰48.5%的免費配額,直至2034年將會完全取消。此外,根據歐盟最終取得的共識,EU ETS將逐步擴大到海運產業以及歐洲內部的航空業,而垃圾焚燒業則會從2028年開始納入該體系內。
另外,歐盟執委會提議針對建築物供暖以及道路運輸的燃料等產業設立第二個碳市場,將會要求燃料以及天然氣供應商購買碳權,以彌補其排放量,不過由於俄烏戰爭持續推升能源價格,執委會的這項計畫引發市場擔憂,恐會加劇價格飆升的問題,歐洲議會的議員提議,應將這項措施限制於辦公空間和大型交通工具。
根據歐盟的規劃,第二個碳市場所籌集的資金將用於設立「氣候社會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用於幫助弱勢家庭和企業,讓其得以更好地面對能源價格飆漲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