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於周三(6日)針對歐盟執委會的提案進行投票,最終同意了將天然氣和核電列為綠能,盼能促進民間企業對於電廠的投資,進而讓歐盟穩步邁向其氣候目標,然而,此決議招致環保團體的反彈聲浪。
歐盟於2020年頒布「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旨在將金融市場的資金導向永續經濟。為了加速擺脫對煤炭的依賴,歐盟執委會於今年初提議,將核電以及天然氣納入這項標準之中,然而,此舉引發了擁核國家和反核國家的對立。
天然氣和煤炭一樣皆為化石燃料,也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不過其排放量遠低於煤炭,因此部分國家將其視為煤炭的替代燃料;而核能雖然不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但仍有放射性廢物的風險。法國等擁核國家強調,核能對於實現減排目標至關重要,但反核國家則對於核廢料的後續處理表達擔憂。
歐洲議會共有705名議員,同票日當天共639名議員出席,其中328人支持將核電及天然氣定義為綠電,反對的票數則有278票,另有33票棄權,使歐盟執委會的提議闖關成功,除非27個成員國中有20國對此表達反對,否則這項法案未來將成為歐盟的法規之一。
根據本次獲得通過的新規,自2023年起,天然氣和核電發電廠也會被納入這項標準之中,未來便能以歐盟的「綠色標籤」來從事經濟活動。
此舉引發了環保團體的不滿,綠色和平(Greenpeace)在投票結果出爐後旋即表示將會採取法律行動,挑戰這項投票結果。丹麥退休基金AkademikerPension的投資主管施爾德(Anders Schelde)則指出,歐盟的這項決定恐會削弱其在氣候行動方面的領導地位。
產業團體則樂於迎接本次投票結果,德國地方公用事業協會(VKU)的常務董事李柏格(Ingbert Liebing)認為本次的決議是一個重要的訊號,象徵著將天然氣視作為實現氣候目標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