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成功發射Biomass衛星,測量全球森林的碳儲量。/照片來源:歐洲太空總署
我們常說,雨林是地球的肺,吸納數十億噸碳,默默對抗氣候變遷,卻藏著難解之謎。沒有人知道,這些樹木究竟儲存了多少碳?精準測量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而現在答案有望從太空之外揭曉。
歐洲太空總署(ESA)從法屬圭亞那發射了一枚火箭,搭載一顆名為「Biomass」的衛星。這顆1.2噸重的太空探測器,綽號「太空雨傘」,配備12公尺直徑的巨型天線,宛如一把撐開的超大傘,準備深入雨林的綠色迷霧。將飛越亞馬遜、剛果、印尼等熱帶雨林,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揭開碳儲存量的祕密。
衛星升空解開綠碳之謎
地球上約有1.5兆棵樹,光靠人工一棵棵測量不但緩慢而且非常困難。而Biomass的雷達波長極長,能「看到」枝幹、樹幹,甚至地面根部結構,而且能像醫院裡的斷層掃描一樣,一圈一圈掃描森林,拼湊出立體的碳儲存圖,精準、有系統性並且能持續觀測。
這些數據不只是「看得懂的圖」,更將成為全球氣候變遷研究的重要依據。森林每少一棵樹,少吸收的碳、增加的暖化壓力,全都會被記錄下來。
穿雲破霧的「碳儲存偵探」
空中巴士地球科學部門的主管Dr. Ralph Cordey表示,一般衛星看的是樹梢,小葉子、細枝條,根本無法穿透茂密的熱帶雨林。而Biomass獨門武器,就是這波段特別長的P波雷達。不怕雲層遮擋,不怕大雨影響,能穿透樹冠層直擊木質密度。
這項技術突破,全靠橫跨歐洲與美國科學家長達20年合作。由英國雪菲爾大學教授Shaun Quegan構想,最後由空中巴士英國團隊負責組裝。不少Z世代也參與這場任務,其中年僅21歲的機械工程師Molly Heaps格外亮眼。她16歲加入空中巴士當實習生,如今已是正式工程師,參與推進器的校準、指令撰寫等任務。
織女星C型火箭升空,搭載BIOMASS衛星,全面測量地球森林。/照片來源:歐洲太空總署
一場森林大普查 就此展開
預計半年之內Biomass將協助繪製出首張森林碳儲存圖,接下來五年也會持續追蹤變化,記錄每一處增長與砍伐。不只是靜態呈現「森林有多少碳」,更是動態追蹤「我們損失了多少碳吸收能力」。
尤其熱帶地區雲層多,過去的Landsat等衛星觀測常被雲遮住,繪製碳儲存地圖困難重重。而Biomass可不怕雲層,能夠年年比對,毫無死角。
全球串聯 碳循環的新起點
雨林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關鍵角色,卻因非法砍伐與土地開發迅速消失。根據統計,過去幾十年來,全球熱帶雨林面積縮減近20%,釋放的碳加速了暖化危機。
Biomass衛星的數據將提供科學數字,幫助各國更有效保護雨林。精準的碳儲量數據能協助國際碳交易市場,鼓勵企業資助雨林保護計畫。對一般人來說,這也是提醒我們每棵樹、每片林,都在為地球呼吸。
而且Biomass不是獨行俠。它將與NASA的GEDI雷射任務、歐洲的Sentinel-1雷達群,及即將升空的NISAR衛星攜手合作,編織出全球森林碳循環的清晰圖譜。不論是談論氣候、碳交易、還是再生能源的效益,這些數據都將成為決策的核心。
科學家認為,藉由這次太空任務,我們終於不用猜測森林裡藏了多少碳,而是可以開始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未來每一次看到雨林被砍伐的新聞,天空中都有一顆衛星在默默記錄、見證這些改變。這就是太空科技帶給地球的「數位守林人」。
※ 本文獲得《TVBS GOOD》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專屬於森林的雷達升空了! 歐洲太空總署將解開綠碳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