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UPS轉型!伊頓發布「從電網到晶片」策略,聯手輝達開發新一代電力架構

加入收藏

伊頓電氣東亞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嚴慶和

伊頓電氣東亞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嚴慶和看好亞太資料中心發展。(攝影:莊閔茜)

隨著人工智慧(AI)與半導體產業的用電需求持續飆升,能源議題備受關注。不斷電系統(UPS)大廠伊頓電氣今(10日)在2025國際半導體展上表示,將以3項策略深化在台布局,同時切入輝達(NVIDIA)供應鏈,推進電力管理與配電解決方案,並投入固態變壓器(SST)研發,為下一世代電力架構提前準備。

UPS需求攀升,伊頓鎖定半導體、建築等多元產業

亞太資料中心市場前景看好,伊頓電氣東亞區副總裁兼總經理嚴慶和(Jimmy Yam)指出,預計到2030年,全球AI資料中心需求將增加33%,將進一步帶動晶片、電腦及記憶體市場的成長。不過他也強調,產業將面臨5大挑戰,包括能源供應、如何領先市場、不同設計間的整合困難,以及電網韌性與永續發展議題。

伊頓集團旗下分為電氣與工業兩大業務,伊頓電氣台灣及菲律賓總經理林鈺培表示,過去4至5年,電氣與工業的營收比從60:40提升至70:30,顯示電氣化需求持續攀升,尤其受到資料中心市場動能影響。

未來伊頓將以「4大主張」與「3策略」持續布局台灣。4大主張包括:強化並擴大半導體市場布局、加速儲能系統推廣、導入中小型產品滿足金融業等多樣客群,以及深耕資料中心與建築領域。3項策略則涵蓋擴大在台投資、擴大團隊規模,以及引進更多創新產品。

林鈺培進一步指出,伊頓近兩年在台投資超過1億元,新增5條產線、擴大實驗室提升5成產能,持續強化在台研發與製造實力,並針對強化電網韌性,提供不同產業各式解方。

針對分散式能源與關鍵設備需求,林鈺培表示,伊頓也引進中小型UPS,目前已應用於銀行業,滿足資料中心及ATM等設備的不斷電需求。此外,台灣中部一座大型商業大樓建案也將採用伊頓的低壓匯流排系統。

(圖片來源:伊頓)

伊頓強化在台投資及研發,展出多款台灣製造的UPS不斷電系統新品。(圖片來源:伊頓)

伊頓發布新策略,與輝達開發800 HVDC電力架構

伊頓此次也在展會上發表「從電網到晶片」(From Grid to Chip)策略,宣布其電力管理技術將參與輝達的800 HVDC(高壓直流輸電)架構的開發。林鈺培提到,AI晶片功耗持續增加,傳統電力供應模式已難以滿足高效運算需求,因此必須重新開發電力管理架構。

隨著下一代電力架構問世,UPS也將迎來轉型。林鈺培指出,過去從電網到伺服器,需要經過6至7個電力與電壓轉換階段;未來新架構可望簡化為1至2個轉換。為此,伊頓也計劃推出相對應的中壓固態變壓器(MVSST)產品,盼有效整合變壓、電力轉換與電池備援功能。

伊頓預估,未來5年內相關產品的市場應用將逐步擴大。嚴慶和表示,800 HVDC架構將主要應用於新建資料中心,尤其是AI資料中心,因為涉及到龐大的基礎電力設施改變,不會影響現有的資料中心。目前伊頓也正與國外與客戶進行研發和試驗,預計可在2027年落地。

延伸閱讀》企業必修低碳「智慧經濟學」:綠電牽動AI資料中心發展,科技業如何重塑競爭優勢?【分析】

相關主題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