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Stock)
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9日公布3-2期得標名單,排序第一的是森崴能源的又德風場,其次是風睿能源的海廣風場,第三是沃旭的大彰化東北風場。台灣離岸風電在政府推動下,為台廠增加不少參與的機會,不鏽鋼及線纜大廠華新麗華(Walsin Lihwa)也來搶商機。
華新與丹麥NKT合作,首家海底電纜廠預計2027年投產
華新麗華找來丹麥電纜大廠NKT集團合資,在台灣設立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海底電纜製造廠,儘管預期工廠2027年才正式營運,但高層坦言,在資料中心與電動車熱潮帶動下,已經放眼亞太地區的綠電市場。
合資公司「華新能源」(Walsin Energy)營運長王維熊(Justin Wong)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絕對不會排除拓展亞太市場的可能,尤其再生能源將是接下來10年的關鍵領域,「我們已經與NKT談過之後擴大市場的可能,但目前沒有明確的計畫」。
華新麗華去(2023)年宣布與世界三大海纜廠之一的NKT HV Cables AB合作,計劃在高雄設立第一座工廠,預計2025年完工試營運,2027年正式投產。
報導指出,台灣與中國、日本、南韓、越南等亞太地區國家看好離岸風電前景,投注大量資源引領成長,並承諾2050年底前新增電力約263GW(百萬瓩),一舉超越整個美洲承諾的規模。
(圖片來源:華新麗華)
海底電纜供不應求,華新力拚成為一級供應商
華新麗華在地面電纜的經驗超過50年,但要將離岸風機的電力從海底傳輸到地面上,電纜必須更耐用且能適應艱困的環境,因此只有少數企業能成為一級供應商,如丹麥的NKT、法國的耐克森(Nexans)、義大利的普睿司曼(Prysmian)。
王維熊表示,隨著更多耗電的資料中心上線以及更多電動車上路,凸顯離岸風電的海底電纜嚴重不足,就算歐洲、南韓、日本廠商不斷擴大產能,但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
作為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上少數的台廠,王維熊表示,該公司首要任務是滿足台灣市場的需求,也希望能有台灣本地的供應商,但他也強調,台灣目前的經驗不足,主要挑戰之一是缺乏人才,因此也正與NKT討論,將員工送到歐洲培訓,加快台灣與國際接軌。
資料來源:Nikkei Asia、Walsin Lih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