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一處屋頂光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東協6個主要國家的綠能使用率僅8%至9%,只有全球平均的一半左右,馬來亞投資銀行(Malaysia Investment Bank)近期報告認為,未來5到10年內東協國家的上市公司,將大幅採納綠能,尤其當全球降低碳強度(carbon intensity)的壓力不斷升高,東協的企業可能透過提升營運效率及綠能使用,達到短期減碳目標。
馬來亞投銀針對全球1萬5,803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發現其中22%的企業有揭露近3年的碳強度,也就是每單位收益的碳排量,而裡頭有625家企業維持穩定或下降。
如果樣本範圍縮小至東協主要6個市場,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共962家企業,揭露比率為17%,其中維持穩定或下降的有118家。
馬來亞投銀分析師吉嘉(Jigar Shah)與尼拉(Neerav Dalal)表示,電池原料價格高昂阻礙大規模替代能源方案發展,而保護或重建森林或沼澤地等解決方案,還需要更完善的監督機制並創造真正的價值,因此當均化能源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降低時,再生能源將成為製造業與交通運輸業的基本選項。
報告中還提到,2010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比最低價的化石燃料還要高出710%,但前(2022)年已經比化石燃料便宜29%。
進一步分析東協主要6國,僅7%的企業有提出再生能源計畫,其中以菲律賓企業最多,相較於歐洲企業有19%,美國及加拿大有10%,顯示東協企業脫碳腳步相對緩慢。
分析師表示,隨著東協國家在未來5到10年內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的比例,勢必提高對脫碳議題的關注,並為再生能源公用事業、資本財和電力傳輸帶來商機,尤其是大型企業,在擁有必要支出能力、技術以及智慧的情況下,能利用脫碳作為企業策略和成長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