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在可負擔及可靠的能源需求不斷成長的同時又得減碳,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圖片來源:iStock)
東南亞綠色轉型投資恢復成長,在2023年大幅成長20%,但仍遠不足以實現減排目標,最新出爐的研究報告以「嚴重脫軌」來形容,並呼籲各國政府制定更明確的政策,如果發展順利,每年可望增加額外收入約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
國際管理顧問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渣打銀行、淡馬錫(Temasek),以及其創立的綠色投資公司GenZero,在15日公布年度東南亞綠色經濟報告。報告指出,去(2023)年東南亞地區綠色投資金額為63億美元(約新台幣2,050億元),較2022年增加11億美元,且在歷經連續兩年萎縮後恢復正成長。
貝恩全球永續創新中心主任哈德卡斯特(Dale Hardcastle)表示,由負轉正的原因是創新金融興起以及再生能源電力的龐大潛力引起企業高度關注。
報告還點出東南亞地區13個投資機會,包括再生農業、公用事業規模的風光電力、電動車與充電基建等,預估到了2030年可創造額外收入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8兆元)。
2021年以來,東南亞來自政府及私人的綠色投資金額約45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仍遠低於2030年實現轉型所需的1.5兆美元。
淡馬錫永續部門主管樸炅娥(Kyung-Ah Park)表示,東南亞在全球淨零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地區在可負擔及可靠的能源需求不斷成長的同時又得減碳,造成雙重或多重的挑戰。
報告指出,該地區六成燃煤電廠相對較新,在長期合約與投資成本的限制下,難以要求退役,另一方面乾淨能源電力占比僅10%,相關投資也遠低於化石燃料的補貼。
研究者指出,如果目前發展趨勢不變,東南亞10國的能源消耗將持續成長,且碳排將較2030年目標高出32%,他們同時呼籲這些國家應把握機會採取行動,否則氣候風險將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