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淨零聯盟AZEC被發現3分之1的協議與化石燃料技術有關。(圖片來源:日本政府)
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零排放共同體(AZEC)希望串聯東協國家及澳洲推動淨零轉型,但有研究發現,其中超過3分之1的合作涉及化石燃料技術,這些被視為「錯誤解決方案」的技術可能加深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不僅阻礙脫碳,還會提高成本。
報告追蹤AZEC成果,碳捕捉合作協議最多
研究機構《零碳分析》(Zero Carbon Analytics)今年10月發表新報告,盤點AZEC自2023年成立以來簽署的158份合作備忘錄。其中56份內容涵蓋化石燃料技術,占比超過35%;相較之下,風力和太陽能相關協議僅11份,占比僅7%。
細看報告分類,在化石燃料技術中,提到碳捕捉的合作協議最多,共23份,其次非綠氨與混燒氨22份,非綠氫17份,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也是17份。如果按國家區分,日本與印尼簽署68份協議,占比最高約43%,其次是泰國(15%)、馬來西亞(11%)、越南(1%)。
AZEC合作協議技術與國家分布圖。(圖片來源:零碳分析)
報告認為,發展化石燃料技術將使得AZEC成員國面臨碳排、財務、可負擔性方面的風險,甚至拖累國際能源總署(IEA)設定2050年能源業淨零的進程,尤其點出液化天然氣(LNG)、非綠氨及混燒氨(ammonia and ammonia co-firing)、碳捕捉(CCS)3大種類的影響。
報告點名3大技術,變相助長碳排
液化天然氣(LNG)主要由甲烷組成,而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全球暖化第二大元兇。許多東南亞國家依賴進口LNG,其價格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在2022年能源危機期間,亞洲LNG平均價格較前一年翻了一倍。
非綠氨燃燒及混燒氨會排放二氧化碳,尤其當混燒比例低於50%時,碳排放甚至高於單純燃氣發電。另一方面,在產生相同電力的前提下,氨的需求量比煤炭高,進一步推高發電成本。而燃煤電廠若改用混燒氨,資本支出也會增加。例如混燒氨比例20%的電廠資本支出將增加約11%。
在碳捕捉方面,東南亞地區近一半的計畫建立在AZEC的基礎上,多數都與提升天然氣及石油產量有關,且因為抓碳技術還不夠成熟,實際捕捉率比承諾的還要低,還可能發生碳洩露問題。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的研究估算,相較於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電氣化、提升能源效率,如果高度依賴碳捕捉技術的發展,整體支出將額外增加30兆美元(約新台幣960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