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超過50個計畫、年捕捉1億噸二氧化碳,碳捕集能否成為東南亞的氣候救星?

碳捕捉可以幫助東南亞實現氣候目標嗎

除了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在淨零減碳目標也扮演重要角色。(圖片來源:pixabay

東南亞 80% 能源來自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隨著東南亞經濟快速成長,碳排放量也迅速增加,未來除了逐步能源轉型轉向使用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是否有助東南亞國家實現氣候目標?

將二氧化碳封存地底,東南亞有超過50個碳捕集計畫

所謂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顧名思義,是捕捉工廠排放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導入再利用端或者是封存,改變以往工業製程的碳排放直接逸散到地球大氣中的模式,已經成為能源、化學、鋼鐵、水泥等高碳排產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應用技術。

為了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能源發電業,最好的解方就是轉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或是採用核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為了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 以內,2050 年東南亞國家應轉由再生能源供電。

不過也有一些聲音認為,或許能透過碳捕集、利用和儲存技術實現減碳。

目前東南亞籌備中的CCUS計畫超過50 個,大多數仍處於規劃階段並專注在石化產業,其中印尼有23個計畫最多,泰國以15個居次,馬來西亞則有8個CCUS計劃。

印尼已於1月頒布碳捕集(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總統令,提供稅收優惠並允許碳捕捉技術商將其存儲容量的30%用於進口的二氧化碳;馬來西亞也看好碳捕集市場發展,預計未來30年內能為該國貢獻2,000億至2,500億美元(約新台幣6.4兆至8兆元)的附加價值毛額(GVA),更規劃2030年前開發3座碳捕集中心。

ccus碳捕捉

碳捕捉技術仍有高成本、碳洩漏和效率低挑戰。(圖片來源:iStock)

碳捕集仍有效率低、逸散挑戰,專家:重心應放再生能源開發

預計到 2030 年,東南亞國家每年將捕獲超過 1 億噸二氧化碳。

這些計畫是否能如期展開仍有變數,目前現有的 CCS 計劃都有成效不彰的挑戰,二氧化碳捕集率仍不及95%。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研究,加工廠洩漏和效率低,將降低碳捕集效率,現實證據顯示,有效碳捕集率平均落在 50% 左右,而不是支持者聲稱的 90% 以上的目標。 

根據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的研究,如果廣泛部署CCS計畫,即使是0.1%的小規模洩漏,也可能導致本世紀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25 億噸。

也有專家警告,東南亞更有可能面臨二氧化碳洩漏風險,過去兩年日韓與印尼、馬來西亞簽署共16項二氧化碳出口與封存協議,馬來西亞地球之友組織主席拉曼(Meenakshi Raman)指出,公司的法定監測期通常僅有幾十年,結束後進口國還是要持續且長期監測,避免封存的二氧化碳散逸。

能源智庫 Ember 東南亞資深電力政策分析師塞帝亞瓦帝(Dinita Setyawati)責任為,若專注在開發碳捕集而不增加再生能源裝置量,可能會損害東南亞國家的「公正轉型」。

碳捕集仍是發展中的新興技術,還有著成本高昂挑戰,且如今東南亞幾乎五分之一的碳捕集專案都用於生產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將導致更多碳排放,相較之下東南亞99%以上太陽能和風能潛力尚未開發。塞帝亞瓦帝認為,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如果將公共研究和計畫資金分配給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更具投資戰略和效益。

資料來源:Dialogue EarthMIDA

研究揭東協電網效益大!能減少空污、吸引再生能源投資,新加坡積極布局
論壇/東協偏好哪種潔淨能源?童振源引述調查:太陽能獲7成支持、核能僅1成
Back

了解更多再生能源憑證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