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偏愛舊碳權 恐危及氣候承諾

EN

根據日本最大財經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簡稱日經新聞)的最新分析指出,全球企業購買的碳權當中有將近四成是五年以上的碳權,恐會威脅溫室氣體減排的進度。

日經新聞分析了碳抵消計畫驗證機構Verra自2009年以來的數據發現,企業購買的99,000單位的碳權中,有38%已有五年以上歷史,相當於73公噸的二氧化碳,甚至有4%的碳權已有至少十年歷史,而碳權低於三年的僅有37%。

較舊的碳權在減排效果方面不一定比新的碳權差,但是由於碳權發行後,第三方認證機構便較少監控該項目是否得到妥善維護,因此較舊的碳權可能會拖累全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

如果碳權發行商從碳抵消計畫中獲得足夠的現金來擴大森林保護和植樹造林工作,那碳權交易的確可以協助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然而,若碳權滯銷且價格下跌,發行商便難以持續維持項目運轉。

印度中部的一個植樹造林項目便是一例,該項目在2012年至2014年間獲得發行碳權的許可,但日經新聞檢查該地區的衛星照片後發現,該地區的樹木砍伐量正在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擴大。

另一個例子是烏拉圭為期100年的造林項目,該計畫目前已停滯,導致更多的森林砍伐,然而該項目的碳權自2007年至去(2021)年仍持續在交易。

如果失效項目的碳權繼續在市場上被交易,全球在脫碳方面的努力將功虧一簣。

專家指出,由於森林砍伐風險始終存在,因此建議企業選擇較新的碳權,美國非營利組織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更是補充說道,「五年以上的碳抵消額度實在不太理想。」

在計算二氧化碳減排量時,碳權無論認證時間早晚,對於購買企業而言都可達到同樣目的。然而由於碳權通常在發行五年後跌價幅度便可達五成,部分企業傾向於購買較舊、成本較低的碳權以達到其減排目標。

不同行業對於碳權挑選各有準則,截至2021年9月,五年以上碳權的最大買家為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其購買了相當於728萬公噸二氧化碳的碳權,占全美航空公司碳抵消購買量的45%。

而石油巨頭殼牌(Shell)透過購買五年以上的碳權抵消其79%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奢侈時尚品牌和金融機構也積極買進舊碳權。相較之下,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香奈兒(Chanel)和高盛(Goldman Sachs)則沒有使用五年以上的碳權。

專家建議,市場應該僅允許持續獲驗證的碳權進行交易,且應當發展新的交易機制讓資金流向高質量碳權,藉以提高減排工作的透明度。

Back

更多相關新聞

TOP
索取下載

請填寫資料後立即開始下載

姓名
公司
職稱
公司信箱
本網站使用cookie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了解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的更多資訊